[实用新型]泵轴承润滑油脂排泄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17720.5 | 申请日: | 2015-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3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光兵;廖文龙;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西泉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049 | 分类号: | F04D29/049;F04D29/06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林祖锋 |
地址: | 40256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润滑 油脂 排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轴承润滑油脂排泄孔装置。
背景技术
图1为现有的泵轴承体,包括轴承体1,所述轴承体1内设置上下布置的、用于支承转轴2的第一、第二滚动轴承3、4,所述轴承体1上并位于第一滚动轴承3的上下侧分别设置第一上轴承盖31和第一下轴承盖32,所述轴承体1上并位于第二滚动轴承4的上下侧分别设置第二上轴承盖41和第二下轴承盖42,所述轴承体1上分别设置用于对第一滚动轴承进行注油的第一润滑油脂注油孔311以及用于对第二滚动轴承进行注油的第二润滑油脂注油孔411。该技术方案中,泵轴承体只有润滑油脂加注孔,无润滑油脂排泄孔装置。该技术方案存在的不足在于:
(1)轴承润滑脂加注时不能估计加注了多少润滑脂,当轴承润滑脂加注不进时,说明轴承润滑脂已充满了整个油脂空间,但此时已说明油脂加注量过多,会引起轴承发热,轴承温度升高,进而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
(2)原加注的轴承润滑脂由于使用时间过长或存放时间过长,油脂会发生变黑、干涸、变质等,但无油脂排泄孔排出变质的油脂,也会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
(3)轴承的润滑油脂过多或过少,均会引起轴承发热,轴承温度升高,为了确保轴承的润滑油脂适量,则需拆卸此结构,加注时目测润滑油脂是否适量,操作困难且润滑油脂加注孔也失去了设计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泵轴承润滑油脂排泄孔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泵轴承润滑油脂排泄孔装置,包括轴承体,所述轴承体内设置上下布置的、用于支承转轴的第一、第二滚动轴承,所述轴承体上并位于第一滚动轴承的上下侧分别设置第一上轴承盖和第一下轴承盖,所述轴承体上并位于第二滚动轴承的上下侧分别设置第二上轴承盖和第二下轴承盖,所述轴承体上分别设置用于对第一滚动轴承进行注油的第一润滑油脂注油孔以及用于对第二滚动轴承进行注油的第二润滑油脂注油孔,所述轴承体上分别设置用于对第一滚动轴承处所注润滑油脂进行排泄的第一润滑油脂排泄孔和用于对第二滚动轴承处所注润滑油脂进行排泄的第二润滑油脂排泄孔。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上轴承盖一侧设置第一润滑油脂注油孔,另一侧设置第一润滑油脂排泄孔。
优选的是:所述轴承体上并位于所述第二上轴承盖下方的一侧设置第二润滑油脂注油孔,另一侧设置第二润滑油脂排泄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始终能保证轴承润滑脂加注适量,不会过多或过少,当轴承润滑油脂排泄孔溢出油脂时,则说明油脂量加注已足够,可停止加注;
(2)本实用新型中原发生变黑、干涸、变质的油脂也会在油脂加注过程中先于轴承润滑油脂排泄孔排出,不会因原来变质的油脂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简单,无需拆卸轴承结构就可加注满足设计要求的适量油脂量,对轴承起真正的保护作用,同时轴承润滑油脂加注孔也真正起到了设计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泵轴承体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中泵轴承润滑油脂排泄孔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2,一种泵轴承润滑油脂排泄孔装置,包括轴承体1,所述轴承体1内设置上下布置的、用于支承转轴2的第一、第二滚动轴承3、4,所述轴承体1上并位于第一滚动轴承3的上下侧分别设置第一上轴承盖31和第一下轴承盖32,所述轴承体1上并位于第二滚动轴承4的上下侧分别设置第二上轴承盖41和第二下轴承盖42,所述轴承体1上分别设置用于对第一滚动轴承进行注油的第一润滑油脂注油孔311以及用于对第二滚动轴承进行注油的第二润滑油脂注油孔,所述轴承体1上分别设置用于对第一滚动轴承处所注润滑油脂进行排泄的第一润滑油脂排泄孔312(可为圆孔)和用于对第二滚动轴承处所注润滑油脂进行排泄的第二润滑油脂排泄孔412(可为圆孔)。
所述第一上轴承盖31一侧设置第一润滑油脂注油孔311,另一侧设置第一润滑油脂排泄孔312。
所述轴承体1上并位于所述第二上轴承盖41下方的一侧设置第二润滑油脂注油孔411,另一侧设置第二润滑油脂排泄孔412(位于第二上轴承盖下方的轴承体上,一侧设置第二润滑油脂注油孔,另一侧设置第二润滑油脂排泄孔)。
第一、第二润滑油脂注油孔和第一、第二润滑油脂排泄孔处,均可设置堵头(可拆卸地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西泉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西泉泵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177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