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学实验用血管环缩钳及环缩钉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18673.6 | 申请日: | 2015-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1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赵科研;侯明晓;王辉山;李红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科研 |
主分类号: | A61D1/00 | 分类号: | A61D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11084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学 实验 血管 环缩钳 环缩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实验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学实验用血管环缩钳及环缩钉。
背景技术
在进行医学实验时,经常需要建立动、静脉血管的狭窄模型,即各脏器功能在相对缺血或血流梗阻情况下发生改变的疾病模型,然后对此模型进行各种干预,而标准、可重复的模型是下一步实验的基础。
目前,对于体型较大的动物来说,由于其动、静脉血管相对粗大,建立其动、静脉血管的狭窄模型也相对容易,一般通过常规的结扎方式就可以实现模型的建立。但是,对于大鼠及小鼠等小型动物来说,其动、静脉血管相对纤细,血管直径仅约为1~3mm,想要将如此纤细的血管建立狭窄模型,其模型建立过程是相当困难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①由于小型动物的组织比较脆弱,模型建立过程中极易导致组织撕裂;
②由于小型动物的血管过于纤细,在如此纤细的血管上控制狭窄程度非常困难,且狭窄程度无法准确量化;
③在常规的模型建立方式下,小型动物的死亡率居高不下,模型建立成功率非常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学实验用血管环缩钳及环缩钉,能够准确量化血管的狭窄程度,极大简化模型建立过程,对小型动物的创伤程度小,能够有效降低小型动物的死亡率,提高模型建立的成功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学实验用血管环缩钳及环缩钉,包括环缩钳和环缩钉,所述环缩钳包括手柄、钳腮及钳嘴,在所述手柄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片,在所述钳嘴端部开设有环缩钉卡槽,在所述环缩钉卡槽中段开设有外凹弧形槽,且外凹弧形槽设为血管狭窄量化槽;所述环缩钉整体呈U型结构,在环缩钉的两条U型臂上设置有相对称的外凹弧形段,且外凹弧形段设为血管狭窄量化段,所述血管狭窄量化段与环缩钉卡槽的血管狭窄量化槽相对应。
所述环缩钉的两条U型臂的底部连接处采用V型结构。
所述环缩钉闭合后的血管狭窄量化段形成封闭环,所述封闭环的环内面积与狭窄血管的截面积相等。
所述封闭环适用的狭窄血管的直径范围为0.3mm~1.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准确量化血管的狭窄程度,极大简化模型建立过程,对小型动物的创伤程度小,能够有效降低小型动物的死亡率,并提高模型建立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医学实验用血管环缩钳及环缩钉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环缩钳的钳嘴示意图;
图3为环缩钉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4为环缩钉闭合后的示意图;
图中,1—手柄,2—钳腮,3—钳嘴,4—环缩钉卡槽,5—血管狭窄量化槽,6—环缩钉,7—血管狭窄量化段,8—封闭环,9—复位弹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3所示,一种医学实验用血管环缩钳及环缩钉,包括环缩钳和环缩钉6,所述环缩钳包括手柄1、钳腮2及钳嘴3,在所述手柄1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片9,在所述钳嘴3端部开设有环缩钉卡槽4,在所述环缩钉卡槽4中段开设有外凹弧形槽,且外凹弧形槽设为血管狭窄量化槽5;所述环缩钉6整体呈U型结构,在环缩钉6的两条U型臂上设置有相对称的外凹弧形段,且外凹弧形段设为血管狭窄量化段7,所述血管狭窄量化段7与环缩钉卡槽4的血管狭窄量化槽5相对应。
所述环缩钉6的两条U型臂的底部连接处采用V型结构。
如图4所示,所述环缩钉6闭合后的血管狭窄量化段7形成封闭环8,所述封闭环8的环内面积与狭窄血管的截面积相等。
所述封闭环8适用的狭窄血管的直径范围为0.3mm~1.5mm。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次使用过程:
本实施例中,以对小鼠的动脉血管建立狭窄模型,首先确定目标动脉血管,并设定好目标动脉血管的环缩程度,即设定好目标动脉血管的狭窄量。
建立模型前,需要准备若干把环缩钳及配套环缩钉6,且各环缩钳及配套环缩钉6的血管狭窄量化槽5及血管狭窄量化段7的尺寸各不相同,根据目标动脉血管的设定环缩程度,选取一把环缩钳,并在环缩钳内装入环缩钉6,该环缩钉6闭合后形成的封闭环8的环内面积,恰好等于目标动脉血管狭窄后的截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科研,未经赵科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186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