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叉车前轮碟刹制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19122.1 | 申请日: | 2015-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78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江海波;余晓贤;蒋钟伟;沈柏民;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力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55/22 | 分类号: | F16D55/22;F16D65/14;F16D121/02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31331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叉车 前轮 制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叉车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叉车前轮碟刹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叉车是工业搬运车辆,是指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国家标准化组织ISO/TC110称为工业车辆。常用于仓储大型物件的运输,通常使用燃油机或者电池驱动。
座驾式叉车的制动系统一般由脚踏的方式完成行车制动或辅助制动。目前市场上的叉车制动多采用鼓式液压制动器,但是鼓式液压制动器由于结构尺寸限制使得刹车直径在180mm以上,无法满足小前轮制动的要求,故此专利设计了一种方法解决小前轮座驾式叉车制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难以解决小前轮座驾式叉车制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叉车前轮碟刹制动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叉车前轮碟刹制动系统,包括前轮和固定在前轮上且随前轮转动的碟盘,还包括制动泵,制动泵通过制动管连接有碟刹卡钳,碟刹卡钳内包括两块活塞,两块活塞端部分别连接有一刹车片,碟盘位于两块刹车片之间。制动泵通过制动管内的制动液推动活塞运动,从而使得活塞端部的刹车片运动,使得碟盘两侧的刹车片钳合卡住随前轮转动的碟盘,从而完成前轮制动,采用该种碟刹制动方式使得小前轮座驾式叉车的制动更灵敏,行车更安全。
作为优选,还包括脚踏机构,脚踏机构包括支撑座和设在支撑座上的转轴,转轴上固定有端部设有踏板的踏杆,制动泵固定在支撑座上且制动泵的制动推杆活动连接在转轴上。通过踩踏板使得转轴的带动制动泵的制动推杆完成制动泵内液压油的推动,从而最终实现前轮的液压制动,采用该种叉车脚踩式辅助制动可使得操作更加便捷,制动更加快速。
作为优选,制动推杆端部设有U形连接件,U形连接件包括固定在制动推杆端部的底板和垂直于底板的两个侧板,转轴穿过两个侧板且转轴上位于两个侧板之间设有限位板。转动轴穿过U形连接件并通过转动轴上的限位板对U形连接件进行限位,可以有效提高制动推杆与转动轴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提高转动轴带动制动推杆的灵敏性。
作为优选,前轮上固定有转盘,转盘上连接有轮毂,碟盘固定在轮毂上。碟盘固定在轮毂上一方面可使得对碟片的制动力可直接作用在轮毂上,提高前轮的制动性能;另一方面也使得整个前轮结构更加紧凑,减小前轮体积。
作为优选,轮毂内通过轴承连接有前轮轴,前轮轴上安装有卡钳安装板,碟刹卡钳固定在卡钳安装板上。
作为优选,前轮与转盘之间、转盘与轮毂之间以及轮毂与碟盘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通过螺栓连接转盘、轮毂以及碟盘等可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前提下使得维修、更换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脚踏式辅助制动泵运作,使得制动液进入碟刹卡钳,碟刹卡钳内两片刹车片钳合卡住随前轮转动的碟盘来完成制动,从而实现小前轮座驾式叉车灵敏制动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脚踏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前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碟刹卡钳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前轮、2—碟盘、3—制动泵、4—制动管、5—碟刹卡钳、6—脚踏机构、11—转盘、12—轮毂、13—前轮轴、14—卡钳安装板、31—制动推杆、310—U形连接件、51—活塞、52—刹车片、61—支撑座、62—转轴、63—踏板、64—踏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叉车前轮碟刹制动系统,如图1-图4所示,包括前轮1和固定在前轮1上且随前轮1转动的碟盘2,前轮1内通过螺栓固定有转盘11,转盘11上通过螺栓连接有轮毂12,轮毂端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碟盘2。轮毂12内通过轴承连接有前轮轴13,前轮轴13上安装有卡钳安装板14,卡钳安装板14上固定有碟刹卡钳5,碟刹卡钳5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均包括活塞外壳和位于活塞外壳内的活塞51,活塞51端部连接有一刹车片52,碟盘2位于两块刹车片52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力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力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191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