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CD模组背光源胶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23231.0 | 申请日: | 2015-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32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松强;李博;符春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中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龙芯光电有限公司;四川三龙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深圳华奇信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8 | 代理人: | 陈子勋 |
地址: | 40003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cd 模组 背光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CD模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LCD模组背光源胶框。
背景技术
现有的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模组,其重要部件之一的胶框,它的结构如图1所示。胶框01基本呈长方形,它的底端中部具有镂空层03,该镂空层03用于放置SMD(SurfaceMountedDevices,表面贴装器件)配件,镂空层03上端是连接筋02,连接筋02呈锯齿状,空缺的位置用于放置背光源的LED部件。由现有的胶框01的结构可以看出,生产时既要加工镂空层03,又要加工锯齿状02,本身就不方便,另外,胶框01与背光源组装时,操作员需要一边将LED部件对准连接筋02的锯齿状空缺,同时还要将SMD准确放置于镂空层03内,对于组装背光源来说,组装复杂、组装效果低。
因此,基于上述现有的LCD模组背光源胶框的缺陷,需要对现有的LCD模组背光源胶框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LCD模组背光源胶框,该LCD模组背光源胶框解决了现有的胶框所存在的:生产不方便、组装复杂、组装效率低等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LCD模组背光源胶框,包括框体,框体左右两条边的底端通过连接条连接,连接条与左右两条边之间开成有部件放置区。
框体的左下角、右下角分别具有支撑连接部。
支撑连接部将左右两条边分别与连接条连接成一个平面。
框体的内框形成有“凸”字形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直接在底端形成部件放置区,减化了产品结构,加工非常方便,而且组装背光源的时候,只需要一次性将LED与SMD部件放入部件放置区内即可,组装非常方便,效率高,可以节省材料、可以减小背光源软排线的尺寸,同时节省背光源软排线的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胶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见图2,本实用新型LCD模组背光源胶框包括:框体1、支撑连接部2、部件放置区3、连接条4。
本实用新型的框体1,其左右两条边的底端通过连接条4连接,连接条4与左右两条边之间开成有部件放置区3。
框体1的左下角、右下角分别具有支撑连接部2,支撑连接部2将左右两条边分别与连接条4连接成一个平面,该平面既可以支撑LCD,与连接条4相连的部分还可以起到支撑背光源的作用,而且,还由于增加了面积,可以将角部的受力快速传递出去,减少产品角部受力而损坏的情况。
框体1的内框形成有“凸”字形空间。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非常方便,而且组装背光源的时候,不需要多次对位,LED与SMD部件落入部件放置区3内即可,组装非常方便,效率高。
当然,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中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龙芯光电有限公司;四川三龙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中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龙芯光电有限公司;四川三龙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232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DV摄像机镜头的智能调焦增光膜
- 下一篇:一种智能调光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