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式机动车黑碳排放采样及浓度测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23463.6 | 申请日: | 2015-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9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樊守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22 | 分类号: | G01N1/22;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机动车 排放 采样 浓度 测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尾气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式机动车黑碳排放采样及浓度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衣、食、住、行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大气污染。城市大气污染尤为重要,城市空气污染是指因城市特殊的下垫面条件和边界层结构以及污染源集中而造成的空气污染。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向自然界排放的各种空气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己能力,给人类的身体、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是城市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但是目前来说,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采样方式效率较为低下,且不能够同时测量机动车黑碳排放物的浓度。
因此,现在亟需一种车载式机动车黑碳排放采样及浓度测量系统,不仅能够高效地采集机动车排放颗粒物,还能够同时测量机动车黑碳排放物的浓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载式机动车黑碳排放采样及浓度测量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采样方式效率较为低下,且不能够同时测量机动车黑碳排放物的浓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载式机动车黑碳排放采样及浓度测量系统,包括尾气进气管和零气进气管,所述尾气进气管和所述零气进气管连接有混合室,所述零气进气管连接有零气进气装置,所述混合室还分别连接有第一采样装置及第二采样装置,所述第二采样装置包括第二采样管、与所述第二采样管连接的第二切割头、与所述第二切割头连接的黑碳检测仪以及与所述黑碳检测仪连接的第二真空泵。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采样装置包括第一采样管、与所述第一采样管连接的第一切割头、与所述第一切割头连接的第二流量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流量控制器连接的第一真空泵。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零气进气装置包括第一流量控制器以及零气发生器,所述第一流量控制器通过零气进气管连接所述混合室,所述零气发生器连接所述第一流量控制器。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于,所述混合室与所述第一采样管之间及所述第二采样管之间采用三通连接。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切割头与所述第二流量控制器之间设有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切割头与所述第二流量控制器之间还设有膜托。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膜托包括第一膜托和第二膜托。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膜托设置于所述第一滤膜之上,所述第二膜设置于所述第二滤膜之上。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黑碳检测仪与所述第二真空泵之间还设有第三流量控制器。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第一采样装置中设有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采用二级滤膜串联的方式可以高效率地采集机动车颗粒排放物,并设置有黑碳检测仪,能够同时检测机动车排放尾气中黑碳的浓度,检测结果准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载式机动车黑碳排放采样及浓度测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尾气进气管;2-混合室;3-零气进气管;4-第一流量控制器;5-零气发生器;6-三通;7-第一采样管;8-第一切割头;9-第一滤膜;10-第二滤膜;11-第二流量控制器;12-第一真空泵;13-第二采样管;14-第二切割头;15-黑碳检测仪;16-第二真空泵;17-第三流量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未经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234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简便易操作的染胶装置
- 下一篇:高效过滤器外反吹扫少维护取样探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