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列车设备的液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25155.7 | 申请日: | 2015-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6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丁杰;谢海波;李碧钰;徐景秋;王磊;宋森;彭希予;李自然;石东山;葛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43008 | 代理人: | 周长清 |
地址: | 412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列车 设备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到列车设备散热领域,特指一种用于列车设备的液冷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列车运行速度越来越高,牵引系统消耗的功率也越来越大,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多,这些热量会影响功率器件的性能,温度过高甚至会发生爆炸,因此必须有冷却系统持续、高效的为之散热,才能让功率器持续工作。
现有列车水冷系统是一个封闭的内循环系统,包括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为了保证良好的散热性能,管道中的水必须保持填满状态,不能有空气混入;为此,水冷系统在出水管道上设置了排气阀,用于出厂前将冷却系统中的空气排尽,此外还设置有膨胀水箱,存储一定量的冷却液,对系统中的冷却液进行补充。随着车辆向小型化、轻量化方向的发展,现在膨胀水箱的体积被压缩的越来越小,“备用水”也随之减少。
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如图1所示,现有冷却系统结构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受到车辆空间限制,为方便操作,排气口、排气阀都设置于出水管的底部,因此在出厂注液排气时不能完全将冷却系统中的空气排尽,导致管道中的水为非填满状态,严重影响水冷系统的散热性能。而同时随着车辆膨胀水箱越来越小型化,这个问题更加突出,膨胀水箱的“备用水”甚至都不能完全实现补充,导致很多新上线的车辆经过短时间运行后就会出现冷却液“液位报警”的现象,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注液排气时既操作方便又排气效果好、系统冷却效果好的用于列车设备的液冷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机车设备的液冷系统,包括通过水管连接并形成循环水路的水泵、热交换器和水冷板,所述水管上分别开设有用于向循环水路里加注冷却液的注液口和用于将循环水路里空气向外排出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开设于水管的管道顶部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管上设有U形弯管,所述U形弯管的一端管口与排气口连通,所述U形弯管的另一端管口竖直朝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形弯管竖直朝下的另一端管口设有排气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管为倾斜设置,所述排气口靠近该水管的最高点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管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热交换器和水冷板之间设有进水管,所述水冷板和水泵之间设有出水管,所述注液口开设于进水管上,所述排气口开设于出水管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水冷板和水泵之间设有膨胀水箱,所述膨胀水箱与出水管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机车设备的液冷系统,排气口位于出水管的顶部,注液排气时管内的冷却液高度只有到达管道顶部后才会排出,在这之前排出的全部是残存在管内的气体,排气效果好;排气阀仍然位于原朝下位置不影响操作的便利性。并且该管路被设计成与水平面呈一定的夹角,注液时利用重力就能将大部分空气排空,系统冷却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冷却系统的局部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机车设备的液冷系统的局部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的系统原理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水管;11、注液口;12、排气口;13、进水管;14、出水管;2、水泵;3、热交换器;4、水冷板;5、U形弯管;6、排气阀;7、膨胀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机车设备的液冷系统,包括水管1、水泵2、热交换器3、水冷板4和膨胀水箱7,水管1连通于水泵2、热交换器3和水冷板4之间以形成循环水路,水管1上分别开设有用于向循环水路里加注冷却液的注液口11和用于将循环水路里空气向外排出的排气口12,排气口12开设于水管1的管道顶部位置。
注液排气时,通过注液口11向液冷系统里加注冷却液,同时冷却液推动液冷系统里的空气由排气口12排出,由于将排气口12开设于水管1的管道顶部位置,这样水管1内的冷却液高度只有到达管道顶部后才会排出液体,而在这之前排出的全部是残存在水管1内的空气,使得排气效果好。当液冷系统内的残留空气很少时,系统内气泡气阻小,冷却液流动性好,系统冷却效果好,同时膨胀水箱7的首次补液也不会太多,膨胀水箱7内仍可留有冷却液用于后期补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251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