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铜棒连续铸造脱模引锭头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26765.9 | 申请日: | 2015-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34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灿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08 | 分类号: | B22D11/08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铸造 脱模 引锭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续铸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铜棒连续铸造脱模引锭头。
背景技术
目前棒状铸件在连续铸造中用的引锭头,在结构上没有设置棒状铸坯相配合的结构,因此脱模时,时常造成铸坯不能很好地从模具中拉出,铸坯质量受到影响,同时降低了生产效率。
为了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硬铝合金圆锭半连续铸造用引锭头[申请号:CN200810155755.3],外形为圆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锭头的材质为钢质,其主体为引锭体,在引锭体的上部开有空腔,空腔的圆周面呈-2~-10°的负锥面,空腔的底面设置有中心凸台和环形凸台;在引锭体的底部设有连接螺纹。
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但是结构复杂,脱模效果不是很好,影响了铸坯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铸坯从模具中拉出更方便,提高了铜棒的铸造过程中的脱模质量的铜棒连续铸造脱模引锭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铜棒连续铸造脱模引锭头,包括呈筒状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包括引导筒和设置在引导筒一端的铜棒结合筒,所述的引导筒和铜棒结合筒连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铜棒结合筒的端部设有当铜棒铸造成型时能与铜棒固连的铜棒嵌合结构。铜棒嵌合结构使铜棒从模具中拉出更方便,提高了铜棒的铸造质量。
优选地,所述的铜棒嵌合结构包括设置在铜棒结合筒上的若干贯通铜棒结合筒内、外壁的通孔,所述的通孔在圆周方向均匀分布。通孔成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可以使铜棒从模具中拉出的力更均匀,提高了拉坯的质量。
优选地,所述的铜棒结合筒的端面设有与通孔贯通的槽体。槽体结构能够使当铸坯脱离引锭头时更方便,减少了脱离时对铸坯造成的破坏。
优选地,所述的引导筒由钢材制成,所述的铜棒结合筒由铜材制成。铜棒结合筒采用铜材料是为了加强导热性能,提高了铸坯的质量,而引导筒采用钢材料是为了保证引锭头的强度,延长引锭头的工作寿命。
优选地,所述的引导筒和铜棒结合筒的内径和外径均相同。保证铸坯形状的均匀性,不使铜棒铸件出现形状缺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铜棒连续铸造脱模引锭头的优点在于:由于采用了铜棒嵌合结构,使铸坯从模具中拉出更方便,提高了铜棒的铸造过程中的脱模质量;铜棒结合筒采用了铜材料加强了导热性能,提高了铸坯的质量,而引导筒采用钢材料是为了保证引锭头的强度,延长引锭头的工作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提供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本体1、引导筒2、铜棒结合筒3、铜棒嵌合结构31、通孔311、槽体3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铜棒连续铸造脱模引锭头,包括呈筒状的本体1,其特征在于,本体1包括引导筒2和设置在引导筒2一端的铜棒结合筒3,引导筒2和铜棒结合筒3连为一体式结构,铜棒结合筒3的端部设有当铜棒铸造成型时能与铜棒固连的铜棒嵌合结构31,铜棒嵌合结构31使铜棒从模具中拉出更方便,提高了铜棒的铸造质量。
具体地,这里的,铜棒嵌合结构31包括设置在铜棒结合筒3上的若干贯通铜棒结合筒3内、外壁的通孔311,通孔311在圆周方向均匀分布,通孔311成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可以使铜棒从模具中拉出的力更均匀,提高了拉坯的质量;这里地,铜棒结合筒3的端面设有与通孔311贯通的槽体312,槽体312结构能够使当铸坯脱离引锭头时更方便,减少了脱离时对铸坯造成的破坏。
进一步地,这里的,引导筒2由钢材制成,铜棒结合筒3由铜材制成,铜棒结合筒3采用铜材料是为了加强导热性能,提高了铸坯的质量,而引导筒2采用钢材料是为了保证引锭头的强度,延长引锭头的工作寿命;这里地,引导筒2和铜棒结合筒3的内径和外径均相同,保证铸坯形状的均匀性,不使铜棒铸件出现形状缺陷。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本体1、引导筒2、铜棒结合筒3、铜棒嵌合结构31、通孔311、槽体31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灿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灿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267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铸装置
- 下一篇:防烫伤的制作砂型模具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