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的隔热复合膜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27440.2 | 申请日: | 2015-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205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何建雄;王一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5/08 | 分类号: | B32B25/08;B32B27/08;B32B27/28;B32B27/40;B32B15/08;B32B15/20;B32B15/085;B32B7/12;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4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隔热 复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隔热复合膜。
背景技术
汽车隔热膜就是在车辆前后挡风玻璃、侧窗玻璃以及天窗上贴上一层薄膜状物体,而这层薄膜状物体也叫做太阳膜或者叫做防爆隔热膜。它作用主要是阻挡紫外线、阻隔部分热量以及防止玻璃突然爆裂导致的伤人等情况发生,同时根据太阳膜的单向透视性能,达到保护个人隐私的目的。此外,它也可以减少车内物品以及人员因紫外线照射造成的损伤,在某些层面达到节省燃油消耗的功效。
目前的隔热膜,种类比较多,但一般比较好的层数比较多,成本也高,而成本低的则使用寿命比较短。
因此,设计一种新型的用于汽车的隔热复合膜,使用寿命长,且成本低,是本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设计一种新型的用于汽车的隔热复合膜,使用寿命长,且成本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汽车的隔热复合膜,依次包括基材层、反射层、防护层、粘贴层和防粘层;所述基材层的材质为TPU;所述反射层为镀有铝的聚酰亚胺薄膜;所述防护层的材质为PE。
优选的,所述基材层与所述反射层通过复合胶固定。
优选的,所述基材层外表面还设有硬化层,所述硬化层为硬化剂涂布到所述基材层表面。
优选的,所述粘贴层的材质为压敏胶。
优选的,所述复合胶为聚氨酯胶粘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汽车的隔热复合膜,依次包括基材层、反射层、防护层、粘贴层和防粘层;所述基材层的材质为TPU;所述反射层为镀有铝的聚酰亚胺薄膜;所述防护层的材质为PE,TPU、聚酰亚胺和PE都是比较常见的高分子材料,且制造加工成本低,其中TPU作为基材,具有强度高、韧性好、耐磨和耐老化的特点。其有益效果是:使用寿命长,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用于汽车的隔热复合膜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基材层2.反射层3.防护层4.粘贴层5.防粘层6.复合胶7.硬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汽车的隔热复合膜,依次包括基材层1、反射层2、防护层3、粘贴层4和防粘层5;基材层1的材质为TPU;反射层2为镀有铝的聚酰亚胺薄膜;防护层3的材质为PE。
发射层2是将热量反射出去,避免进入汽车。
防护层3是为了保护反射层在受力时的机械损伤。
粘贴层4是贴在汽车上用的。防粘层是贴在粘贴层上,将防粘层撕去,就能将隔热复合膜贴在汽车上了。
其中,基材层1与反射层2通过复合胶6固定,复合胶比较环保,复合胶为聚氨酯胶粘剂。聚氨酯胶粘剂具有如下特点:
(1)耐水、耐介质性好;
(2)粘接强度高,初粘力大;
(3)良好的贮存稳定性;
(4)耐冻融,耐较高温度;
(5)干燥速度较快,低环境温度下成膜性良好;
(6)施工工艺佳。
其中,基材层1外表面还设有硬化层7,硬化层为硬化剂涂布到基材层表面。硬化层是为了防止隔热复合膜的表面被刮花和划伤。
其中,粘贴层4的材质为压敏胶。压敏胶施工方便、效果好。
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汽车的隔热复合膜,依次包括基材层、反射层、防护层、粘贴层和防粘层;所述基材层的材质为TPU;所述反射层为镀有铝的聚酰亚胺薄膜;所述防护层的材质为PE,TPU、聚酰亚胺和PE都是比较常见的高分子材料,且制造加工成本低,其中TPU作为基材,具有强度高、韧性好、耐磨和耐老化的特点。其有益效果是:使用寿命长,且成本低。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274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钨树脂与防静电布夹层的防护服
- 下一篇:一种手机钢化玻璃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