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溴代烷烃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28537.5 | 申请日: | 2015-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2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苏光明;张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同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4/00 | 分类号: | B01J14/00;B01J19/26;B01J19/02;C07C17/00;C07C19/075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2627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烷烃 反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溴代烷烃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溴代烷烃产品生产装置为,使用反应釜上的一个直径130mm的口,在这个口上安装一段短节,在短节顶部再安装两节直径200mm的玻璃塔节,内部填充填料,这种装置采用的是不同材质的设备连接而成,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因为温度变化不同,膨胀不同,造成设备损坏,在使用时,因为孔径太小,塔内回流的液体不易回到釜内,造成塔内积液,并形成液返现象,影响产量。同时,现有的反应釜为整体式结构,因此很难对对反应釜内壁进行干净的清洗,其内壁残留物会对后续产品的生产造成影响,造成产品质量的缺陷,而且随着内壁残留物的增加,会对反应釜的导热性能带来影响,使反应釜内温度的变化不能及时达到所需温度,也会对制品的质量带来影响;如果残留物是具有腐蚀性质的,会对反应釜内壁造成腐蚀,影响反应釜及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再者,溴代烷烃用液体与液体混合制备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向搅拌着的一种液体中注入另一种液体,由于注入量大,两液体在混合瞬间接触面积小,难以快速混合均匀;二、向搅拌着的一种液体中通过喷淋头喷入另一种液体,由于搅拌浆处于釜体中央,喷淋头无法安置在釜体中央的位置,只能安置在搅拌桨与釜身中间的位置,这样釜体中位于喷淋头一侧的液体与液体接触充分,混合均匀,而另一侧则相对接触到少量的喷淋液体,以致难以快速混合均匀,而加置多个喷淋头,则使得整个反应釜构造复杂。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溴代烷烃反应装置,其可以解决塔内积液和液返现象;同时可使反应的液体充分混合,提高产量;而且设备便于清洗,避免残留物的存在,提高产品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溴代烷烃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釜体和填料塔塔体,所述反应釜釜体与所述填料塔塔体之间设有连接部,所述反应釜釜体上设有清洗开口门,所述反应釜釜体内部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有搅拌桨,所述反应釜釜体上设有液体入料口,所述液体入料口连接有螺旋喷淋管,所述螺旋喷淋管的轴线与所述反应釜釜体的轴线重合,所述螺旋喷淋管上设有喷孔,所述喷孔的孔口朝下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反应釜釜体为搪玻璃反应釜或镍基合金材料反应釜。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填料塔塔体材料与反应釜釜体材料相同。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螺旋喷淋管为耐腐蚀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喷孔为圆形、长方形、菱形或沿螺旋喷淋管方向的缝隙。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反应釜釜体与所述清洗开口门之间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溴代烷烃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釜体和填料塔塔体,所述反应釜釜体与所述填料塔塔体之间设有连接部,所述反应釜釜体上部开口与连接部相配合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填料塔塔体相配合连接,蒸汽直接由所述反应釜釜体进入填料塔塔体,所述反应釜釜体与填料塔塔体的塔节口直径相同,不但增加了进汽量,增加了产量,同时使进汽均匀,避免了积液和液返现象。所述反应釜釜体上设有清洗开口门,所述清洗开口门可以在设备不使用时打开,彻底清洗,避免残留物影响产品质量。所述反应釜釜体内部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有搅拌桨,所述反应釜釜体上设有液体入料口,所述液体入料口连接有螺旋喷淋管,所述螺旋喷淋管的轴线与所述反应釜釜体的轴线重合,所述螺旋喷淋管上设有喷孔,所述喷孔的孔口朝下设置。所述螺旋喷淋管在工作时可通过喷孔喷洒液体,使混合更加均匀,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产品产量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螺旋喷淋管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同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同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285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验室智能感应化学反应釜
- 下一篇:一种新型氧化催化管及其反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