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球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28673.4 | 申请日: | 2015-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42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徐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东邦钢球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H1/14 | 分类号: | B21H1/14;B21H9/00;C21D9/36;C21D1/63;B65B1/04;B65B1/32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陈强 |
地址: | 2144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制 系统 | ||
1.一种钢球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含有前后相邻设置的加热机构(1)、轧制机构(2)、提升机构(3)、筛球机构(4)、平移式输送机构(5)、气动定量机构(15)、螺旋淬火机构(7)、二次平移淬火机构(12)、回火加热机构(8)、冷却机构(14)和自动装球机构(1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球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平移淬火机构(12)和回火加热机构(8)之间还设置有完全冷却装置(1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钢球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完全冷却装置(16)包含有冷却坑(16.1),所述冷却坑(16.1)的四周及底部坑壁(16.2)内均安装有预埋件(16.3),位于四周坑壁(16.2)上的预埋件(16.3)经架空型材(16.4)焊接有侧板(16.5),位于底部坑壁(16.2)上的预埋件(16.3)经架空型材(16.4)焊接有底板(16.6),四块侧板(16.5)和底板(16.6)构成内壳体,且内壳体与坑壁(16.2)之间架空形成通风空隙,所述底板(16.6)上设置有通风孔(16.7);使用时,利用风机将风灌入内壳体与坑壁(16.2)的通风空隙内,由于侧板(16.5)未开孔,冷却风只能经由底板(16.6)上的通风孔(16.7)向上吹出对进入内壳体的钢球进行强制风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球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定量机构(15)包含有传感器(15.1),该传感器(15.1)安装于螺旋淬火机构(7)的螺旋轴上,分路机构(6)与螺旋淬火机构(7)相连接的导向槽上安装有气缸或油缸(15.2),且气缸或油缸(15.2)的活塞杆上连接的挡板插至于该导向槽内;上述传感器(15.1)经处理单元控制一电磁阀,该电磁阀串接在气缸或油缸(15.2)的气路或油路上,从而使得当螺旋淬火机构(7)的螺旋轴每转过一圈,传感器(15.1)触发一次,使得气缸或油缸(15.2)的活塞杆动作一次将钢球送入螺旋淬火机构(7)。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球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淬火机构(7)包含有壳体(7.1)和介质槽(7.2),所述壳体(7.1)内架设有螺旋轴(7.4),所述介质槽(7.2)安装于壳体(7.1)底部,从而使得壳体(7.1)和介质槽(7.2)构成一介质腔,所述壳体(7.1)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两排介质口(7.3),两排介质口(7.3)分别位于壳体(7.1)的两侧,且介质口(7.3)与介质腔相连通,介质口(7.3)与壳体(7.1)内壁底部的高度差为钢球直径的二分之一,且介质口(7.3)为喇叭状,且该喇叭状的小头端朝向壳体(7.1),大头段朝向介质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钢球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两排介质口(7.3)非等间距排列,位于螺旋淬火机构(7)前端钢球进料口的介质口(7.3)密集排列,往螺旋淬火机构(7)后端钢球出料口方向的介质口(7.3)逐渐稀疏排列,从而使得高温钢球刚进入螺旋淬火机构(7)时,有足够的冷却介质对其进行冷却淬火,而当钢球逐渐冷却并向后出料时,导入的冷却介质逐渐减少,根据钢球温度变化而调整冷却介质的进入量,从而使得淬火效果更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球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平移淬火机构(12)包含有机架(12.1),所述机架(12.1)的一端架设有主动轴(12.3),另一端架设有从动轴(12.5),所述主动轴(12.3)两端分别套装有主动链轮(12.4),所述从动轴(12.5)两端分别套装有从动链轮(12.6),所述机架(12.1)内沿机架(12.1)长度方向设置有输送底板(12.10),两条沿机架(12.1)长度方向设置的链条(12.7)位于输送底板(12.10)上方,且主动链轮(12.4)、从动链轮(12.6)均与链条(12.7)相啮合;两条链条(12.7)之间连接有用于承载钢球的扁铁(12.9);由链板组合而成的链条(12.7)的节距大于钢球的直径;同时,构成链条(12.7)的链板的高度大于钢球的半径,从而防止运输过程中钢球掉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东邦钢球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阴东邦钢球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2867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