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刷励磁黑起励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29142.7 | 申请日: | 2015-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931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裴彦明;张辰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明硕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9/38 | 分类号: | H02P9/38;H02P101/10;H02P103/20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王秀奎 |
地址: | 30018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刷励磁黑起励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无刷励磁发电机残压自动起励的无刷励磁黑起励电路。应用于无厂用电的偏远水电站或移动式柴油发电机组,在无任何外部电源的情况下,实现无刷励磁发电机组自动黑起励。
背景技术
在国内外一些偏僻小水电站中,多数采用低压无刷励磁发电机组。发电机要产生电能,在原动机带动转子旋转的同时,必须在转子绕组里通入直流电,建立旋转磁场,定子中才能感应出三相交流电,其电压高低取决于转子励磁电流的大小。无刷励磁发电机多采用自激励磁方式,即励磁电源取自本发电机出口,经过励磁调节器(AVR)将交流电转变成直流后,输出给励磁绕组。然而当机组尚未建立起转子磁场之前,转子的剩磁仅维持发电机定子输出很低的残压(额定值的2%~5%)。因此,在没有任何外部辅助电源的情况下,要求有一套可靠的起励电路,利用该残压建立转子磁场,从而将机组额定电压建立起来的无刷励磁黑起励电路显得尤为重要。一旦电压正常,并足以维持励磁调节器可靠工作,即可投入励磁调节器进行正常电压调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利用发电机残压,对无刷励磁发电机组可靠起励的无刷励磁黑起励电路。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刷励磁黑起励电路,包括电压整定单元、功率管阵列单元、功率管驱动单元以及光耦(BO1);
所述功率管阵列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场效应管,每一个场效应管的漏极分别通过电阻和电容与场效应管的源极电连接;
所述光耦(BO1)的光发射端连接有数字励磁调节器控制接口电路,光耦(BO1)的信号放大端的一个端子与发电机的中性点(N)连接;发电机的三相中的任意一相依次通过熔断器(F1)、单相整流二极管(VD4)、二极管(VD1)、电阻(R1)与光耦(BO1)的信号放大端的另一个端子连接;
所述电压整定单元包括可变电阻,电压整定单元并接在光耦(BO1)的信号放大端;
所述功率管驱动单元包括一个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功率管阵列单元中的所有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与单相整流二极管(VD4)的阴极通过分压电阻(R6)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经二极管(VD3)和稳压管(VS1)与二极管(VD1)的阴极连接,其中二极管(VD3)的阴极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二极管(VD3)的阳极经电阻(R4)与稳压管(VS1)的阳极连接,稳压管(VS1)的阴极经电阻(R1)与二极管(VD1)的阴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经二极管(VD2)与功率管阵列单元中的所有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其中三极管(Q1)的基极与二极管(VD2)的阴极连接,二极管(VD2)的阳极经电阻(R10)与功率管阵列单元中的所有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发电机的中性点(N)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连接有二极管(VS2),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还连接有电阻(R7);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5),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还连接有电容(C1);
发电机的励磁绕组与续流二极管(VD5)相并联,续流二极管(VD5)的阴极与所述熔断器(F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续流二极管(VD5)的阳极通过单相整流二极管(VD6)与功率管阵列单元中的所有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功率管阵列单元中的所有场效应管的源极短接后通过采样电阻(R9)与发电机的中性点(N)连接,所述采样电阻(R9)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7);功率管阵列单元中的各个场效应管的栅极分别通过电容与发电机的中性点(N)连接。
而且,所述电压整定单元的可变电阻包括近程电压整定可变电阻(RP2)和远程电压整定可变电阻(RP1),近程电压整定可变电阻(RP2)和远程电压整定可变电阻(RP1)的一端与光耦(BO1)的信号放大端的一个端子连接,近程电压整定可变电阻(RP2)和远程电压整定可变电阻(RP1)的另一端通过双触点开关(S1)与光耦(BO1)的信号放大端的另一个端子连接。
而且,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二极管(VS2)的阳极连接,二极管(VS2)的阴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一、本实用新型采用大功率功率管并联技术,高速开关工作状态,无机械触点,可靠性高。同时可根据机组励磁电流大小,灵活增减功率管的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明硕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天津市明硕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291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机控制电路及自助金融设备
- 下一篇:带有运行数据存储器的LED照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