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鳗鱼养殖池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29915.1 | 申请日: | 2015-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37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韩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鳗鱼 养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殖池,具体涉及一种鳗鱼养殖池,本实用新型属于养殖池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鳗鱼是一种味道鲜美的水产鱼类。现有的养殖池中,对鳗鱼的养殖池,根据鳗鱼的大小,分为多个养殖池,每个池之间相互隔离。这样,在鳗鱼成长过程中,需要对鳗鱼进行移池处理。过程非常不方便。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鳗鱼养殖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鳗鱼养殖中需要进行移池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鳗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围栏、设置在第一围栏内得第二围栏、设置在第二围栏内的第三围栏、所述第一围栏和第二围栏之间构成第一养殖带,所述第二围栏和第三围栏之间构成第二养殖带,所述第三围栏构成第三养殖带。
前述的一种鳗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养殖带的高度比第二养殖带高。
前述的一种鳗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养殖带的高度比第三养殖带高。
前述的一种鳗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栏上开设有第一开口。
前述的一种鳗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围栏上开设有第二开口。
前述的一种鳗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上开设有用于开闭第一开口的第一闸门。
前述的一种鳗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上开设有用于开闭第二开口的第二闸门。
前述的一种鳗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口径小于第二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鳗鱼养殖池,其能够实现对鳗鱼的分层同时饲养,不需要对不同时期不同大小的鳗鱼进行移池操作,因此节省了大量劳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从一个角度的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从另一个角度的截面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第一围栏,2、第二围栏,3、第三围栏,4、第一养殖带,5、第二养殖带,6、第三养殖带,7、第一开口,8、第二开口,9、第一闸门,10、第二闸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鳗鱼养殖池,包括:第一围栏1、设置在第一围栏1内得第二围栏2、设置在第二围栏2内的第三围栏3、第一围栏1和第二围栏2之间构成第一养殖带4,第二围栏2和第三围栏3之间构成第二养殖带5,第三围栏3构成第三养殖带6。在一般养殖过程中,鳗鱼的幼鱼首先放养在第一养殖带4上。等到鳗鱼长成一定重量和大小后,将鳗鱼带入第二养殖带5,此时可以在第一养殖带4中继续放入鳗鱼的幼鱼。等到第二养殖带5鳗鱼继续生长到更大的一定体积时,再将第二养殖带5中的鳗鱼放入第三养殖带6中,并将第一养殖带4中已经长成一定重量和大小的鳗鱼继续放入第二养殖带5内。
这是最基础的一种情况。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养殖带4、第二养殖带5、第三养殖带6嵌合设置,因此相比现有的设置方式仍然具有便利性。
进一步扩展的情况是,在第一围栏1上开设有第一开口7,在第二围栏2上开设第二开口8。此时,在上述情形中,鳗鱼的幼鱼首先放养在第一养殖带4上。等到鳗鱼长成一定重量和大小后,鳗鱼能够穿过第一开口7进入第二养殖带5。等到进入第二养殖带5的鳗鱼继续成长时,就已经不能穿过第一开口7重新进入第一养殖带4,这样就将第一养殖带4和第二养殖带5的不同体积重量鳗鱼自动分隔。此外,在第一养殖带4和第二养殖带5可以投放不同类型的食物,这样也能够起到相互区隔的作用。类似的,等到第二养殖带5的鳗鱼长成一定重量和大小后,鳗鱼能够穿过第二开口8进入第三养殖带6。等到进入第三养殖带6的鳗鱼继续成长时,就已经不能穿过第二开口8重新进入第二养殖带5,这样就将第二养殖带5和第三养殖带6的不同体积重量鳗鱼自动分隔。此外,在第二养殖带5和第三养殖带6可以投放不同类型的食物,这样也能够起到相互区隔的作用。
进一步改进,可以设置将第一养殖带4的高度比第二养殖带5高。具体的高度差可以根据实际来进行设置。这样,当第一开口7打开时,鳗鱼从第一养殖带4进入第二养殖带5,此时由于高度差,进入的第二养殖带5的鲶鱼就更加难以重新进入第一养殖带4,从而将第一养殖带4和第二养殖带5鳗鱼分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299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鱼竿
- 下一篇:一种自动循环式鱼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