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级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31256.5 | 申请日: | 2015-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61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叶远恒;吴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7/116 | 分类号: | F16F7/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级 减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级减震装置,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减震器其实就是一个能量转化装置,它的工作原理就是把外力所做的功先转化为弹性势能,然后通过减震器的减震臂和减震筒摩擦生热来消耗弹性势能,最后外力所做的功就被转化为热能散失,这就是减震器的作用。
减震器是由一个减震筒、减震臂和减震弹簧组成。减震筒和减震臂通过相对滑动摩擦生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减震行程,而弹簧则是暂时的储存能量,作为一个中间体!但是就这个中间体弹簧而言,它的弹簧劲度系数对减震效果很重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弹簧的硬度。当弹簧的劲度系数过大时,也就是弹簧过硬会导致减震器行程过小,减震器不能很好的发挥减震作用,从而失去减震效果。反之,如果弹簧劲度系数过小,则会使减震器行程过大,这样有可能损伤减震器。
通常就生活中的车辆而言,减震是必不可少的东西,但是常常会因为减震的原因而发生交通事故,通常车辆的减震器如果过软的话,当车辆在高速过弯时容易发生侧翻,造成交通事故。而如果弹簧过硬的话会失去减震效果,不仅使人们感受到不舒服,而且对车体本身就有很大的损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级减震装置,用于消除减震弹簧劲度系数单一的原始减震带来的一些交通事故,也改善了减震弹簧劲度系数过大所带来的车辆损耗和人在车里的舒适度的提升。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一种二级减震装置,包括减震伸缩筒Ⅰ1、硬度调节器2、粗减震弹簧3、弹簧结合器4、细减震弹簧5、减震伸缩筒Ⅱ6;
所述减震伸缩筒Ⅰ1通过螺纹连接硬度调节器2,硬度调节器2压住并套在减震伸缩筒Ⅰ1上面的粗减震弹簧3,粗减震弹簧3下端面压住弹簧结合器4,弹簧结合器4下端压住细减震弹簧5,细减震弹簧5套在减震伸缩筒Ⅱ6上,且细减震弹簧5与减震伸缩筒Ⅱ6下端结合。
所述细减震弹簧5可比粗减震弹簧3长。
所述粗减震弹簧3可比细减震弹簧5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
通过两个弹簧(粗减震弹簧3、细减震弹簧5)劲度系数不同的弹簧叠加在一起,充当原来的独立弹簧。使它在外力不是过大的时候通过软弹簧伸缩行程起用,而在外力过大时粗减震弹簧3、细减震弹簧5共同作用,这样就把一定范围的外力控制在了一定的伸缩范围之内了,在外力过大时不仅不会损害减震器,而且还能通过两个弹簧同时协调,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利用这个二级减震器就可以完全的弥补了上述车辆中因减震产生的问题了,当车辆在过弯时,二级减震器的粗减震弹簧3发挥作用,它会阻止行程过大侧翻,而在不太颠覆的路面时,细减震弹簧5又会很好的发挥作用,如果是独立弹簧,在不太颠簸的路面想要发挥作用,那它本身的弹簧劲度系数就需要很小,但是如果系数过小又会发生交通事故,如果不想要发生交通事故,那么弹簧的劲度系数就要很大,那么,硬的弹簧又不能很好的在不太颠簸的路面发挥作用了;
通过弹簧结合器4的上下滑动,达到不同减震弹簧协调的工作;
所述二级减震装置通过改变弹簧结合器4的位置,可以有两种弹簧搭配方式配合,图1中细减震弹簧5为主要工作弹簧,细减震弹簧5较长、粗减震弹簧3短,粗减震弹簧3为辅助缓冲弹簧。图2中粗减震弹簧3为主要工作弹簧,粗减震弹簧3较长、细减震弹簧5较短,细减震弹簧5为辅助缓冲弹簧。通过两种不同搭配方式,能更好的适应不同路况,和更多不同需求的车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能有效的避免车辆在高速过弯时发生的侧翻,从而避免交通事故。
2、通过不同长度的弹簧配合使用,能更好的适应不同需求的车辆,更好适应不同的路况。
3、通过两个弹簧的配合工作,能使减震更好的发挥减震作用,减小车辆本身的损耗,使车内有更舒适的感觉。
4、本专利可以让粗、细弹簧的缺陷相互弥补,使减震器本身的伸缩行程分段控制,使它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的行程不会太大,也不会太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1(粗减震弹簧短,细减震弹簧长);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粗减震弹簧长,细减震弹簧短);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硬度调节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弹簧结合器结构示意图(弹簧结合器装在粗减震弹簧上);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弹簧结合器结构示意图(弹簧结合器装在细减震弹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312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动车辆用液压式防震平衡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冶炼铁基纳米晶母合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