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门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31836.4 | 申请日: | 2015-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1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华;史晋;欧阳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志华;史晋;欧阳魁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江娟 |
地址: | 336000 江西省宜春***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门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门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门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门锁系统在安全保障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的门锁包括普通机械门锁和智能门锁两大类。普通机械门锁的钥匙容易复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频繁使用钥匙开关门锁,容易损坏门锁的内部结构。现有的智能门锁种类很多,例如,虹膜识别门锁、指纹识别门锁、磁卡识别门锁和射频卡识别门锁等。然而,这些智能门锁都存在一定的缺点。依靠生物特征识别的虹膜识别门锁和指纹识别门锁虽然安全性高,且不存在丢失损坏的问题,但是其成本高,且存在初次使用配置繁琐等问题。磁卡识别门锁和射频卡识别门锁的磁卡和射频卡虽然携带方便,但存在容易损坏的问题,且只能近距离开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这种较近距离使用的门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远程开关门锁且安全性高的智能门锁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门锁系统包括一带无线通信功能的智能门锁、若干移动终端、一云服务器和一云存储器,所述智能门锁包括门锁、MCU以及与所述MCU连接的门锁驱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门锁通过所述门锁驱动模块与所述MCU连接,所述智能门锁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云服务器通信,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所述云服务器通信,所述云存储器与所述云服务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门锁中还设置有摄像头和摄像头驱动模块,所述摄像头通过所述摄像头驱动模块与所述MCU连接,所述MCU通过所述摄像头驱动模块控制所述摄像头拍摄视频图像,所述摄像头将拍摄的视频图像传输至所述MCU,所述MCU将接收到的视频图像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给所述云服务器。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门锁中还设置有触摸显示屏,所述触摸显示屏与所述MCU连接,通过所述触摸显示屏输入开锁密码,开锁密码传输至所述MCU,所述MCU通过所述门锁驱动模块驱动所述门锁打开。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门锁中还设置有指纹输入模块,所述指纹输入模块与所述MCU连接,通过所述指纹输入模块输入指纹,输入的指纹传输至所述MCU,所述MCU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将接收到的指纹传输至所述云服务器。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门锁中还设置有语音输入模块,所述语音输入模块与所述MCU连接,通过所述语音输入模块输入语音,输入的语音传输至所述MCU,所述MCU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将接收到的语音传输至所述云服务器。
优选地,所述门锁采用机械锁或电磁锁。
优选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采用3G、4G或WiFi通信模块。
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移动终端能够远程控制智能门锁的开闭,且出现异常情况时智能门锁能够向移动终端发送报警信号,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智能门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智能门锁;2、移动终端;3、云服务器;4、云存储器;10、门锁;11、MCU;12、门锁驱动模块;13、无线通信模块;14、报警模块;15、摄像头;16、摄像头驱动模块;17、触摸显示屏;18、指纹输入模块;19、语音输入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智能门锁系统包括一带无线通信功能的智能门锁1、若干移动终端2、一云服务器3和一云存储器4。其中,智能门锁1包括门锁10、MCU11以及与MCU11连接的门锁驱动模块12、无线通信模块13和报警模块14,门锁10通过门锁驱动模块12与MCU11连接。智能门锁1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3与云服务器3通信,移动终端2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云服务器3通信,云存储器4与云服务器3连接,用于存储移动终端2识别数据、人脸识别数据、门锁状态数据和用户开关锁的历史记录数据等。进一步,门锁10可以采用机械锁或电磁锁。无线通信模块13采用3G、4G或WiFi通信模块,覆盖中国移动通信网、中国联通通信网或中国电信通信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志华;史晋;欧阳魁,未经吴志华;史晋;欧阳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318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