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通道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34010.3 | 申请日: | 2015-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0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黄怡强;陈志娟;吴爱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深港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1/00 | 分类号: | E04B1/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刘汉民 |
地址: | 51804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通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地下通道。
背景技术
现代建筑物为了使两栋独立的建筑能够互相连通,常常会设置地下室连接通道,但是现在常规的地下室连接通道埋入地下,采用常规的梁板体系,无法通风透光,缺少自然光照射,通道内部的空气不流通,通道内部的空气质量差。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就亟需提出一种自然采光通风的地下通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地下通道空气质量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然采光通风,整体建筑美观大方的地下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地下通道,包括入口、出口以及由多个通道组件组成的通道本体,所述通道组件包括左右边墙、置于左右边墙之间的拱形墙体,所述拱形墙体上设有通风采光装置。
优选地,所述拱形墙体包括顶部的拱形顶板、设置在拱形顶板两侧的拱形洞口、与拱形洞口贴合的支撑结构。
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与所述拱形洞口贴合的拱形底部支撑、置于拱形底部支撑上方的呈马鞍状的顶部支撑。
优选地,每所述拱形洞口之间设有一通风采光空腔。
优选地,所述通风采光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通风采光空腔边缘上的第一风井、设置在所述拱形顶板上的第二风井。
优选地,所述第一风井、第二风井包括风井支撑墙体、置于风井支撑墙体上的风井支撑柱、设置在风井支撑柱之间的百叶、置于风井支撑柱上的风井盖。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拱形顶板上设置了通风采光装置,使通道内部的空气与外界空气连通,解决了传统的通道内部空气质量差的问题,而且通道内部明亮,不需要人工照明,提高了通道内部的空气质量并保持通道干燥,使行人感到自然、舒畅,并延长通道内部的金属设备的寿命,拱形洞口以及拱形墙体的设计使通道整体富有艺术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通道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左边墙1;右边墙2;拱形墙体3;拱形顶板4;拱形洞口5;支撑结构6;拱形底部支撑7;顶部支撑8;通风采光空腔9;第一风井10;第二风井11;风井支撑墙体12;风井支撑柱13;百叶14;风井盖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3,一种地下通道,包括入口、出口以及由多个通道组件组成的通道本体,所述通道组件包括左边墙1、右边墙2、置于左右边墙之间的拱形墙体3,所述拱形墙体上设有通风采光装置,通过该通风采光装置将地下通道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连通,提高通道内空气的质量。所述拱形墙体包括顶部的拱形顶板4、设置在拱形顶板两侧的拱形洞口5、与拱形洞口贴合的支撑结构6,拱形的墙体和拱形的洞口结构使通道的构造富有艺术感,提升行人的行走体验,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与所述拱形洞口贴合的拱形底部支撑7、置于拱形底部支撑上的呈马鞍状的顶部支撑8,设置了支撑结构,增加了通道结构的稳固性和抗压性,所述拱形洞口之间设有一通风采光空腔9,该通风采光空腔从地面向下延伸形成,进一步增加了通道内部空气的流通,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风采光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通风采光空腔边缘上的第一风井10、设置在所述拱形顶板上的第二风井11,所述第一风井、第二风井包括风井支撑墙体12、置于风井支撑墙体上的风井支撑柱13、设置在风井支撑柱之间的百叶14、置于风井支撑柱上的风井盖15,本实用新型根据实际的地下通道连接距离,将通道组件进行阵列或者复制即可满足不同的连接长度要求,在相邻的建筑地下室外墙上开通洞口与地下通道的出入口连接,即可使两侧建筑的人员可以通过地下室连接通道穿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深港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深港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340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快速装拆的多维多尺度桁架结构
- 下一篇:抗浮式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