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输出电压磁电机FI系统用整流稳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34274.9 | 申请日: | 2015-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1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游文质;李红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和诚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219 | 分类号: | H02M7/219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孙根 |
地址: | 401336***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出 电压 磁电机 fi 系统 整流 稳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调压器,尤其涉及一种低输出电压磁电机FI系统用整流稳压器。
背景技术
摩托车在怠速或怠速以下,FI(电喷)系统和DC负载工作时,受磁电机的功率限制,经调压器整流稳压后输出的功率也受到了限制,要达到负载的输出电流,输出电压就会降低。参见图1,目前的整流稳压器主要由外壳和外壳内的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在外壳上设有磁电机输入接线端子、DC负载输出接线端子以及接地接线端子,所述桥式半控整流电路括二极管D1、D2、D3、D4、可控硅SCR1、SCR2、控制回路以及滤波电容,通过控制回路控制可控硅,从而控制输出电压的大小;并且实际制作过程中,控制回路还连有输出电压采样电路,以对输出电压进行采样,以实时调整输出电压的大小。使用过程中,FI系统和DC负载均接在整流稳压器DC输出端;当DC输出电压降低到FI系统中ECU复位电压左右时,FI系统工作异常,从而导致摩托车出现断火、熄火而不能正常骑行。当DC输出电压降低到FI系统中ECU复位电压以下时,FI系统停止工作从而导致摩托车直接熄火而不能正常骑行。在夜间,用户都会将大灯打开后进行摩托车的启动;在摩托车没有电瓶或电瓶处于亏电状态,采用脚启动的方式启动摩托车时,以上不良现象表现非常突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怎样解决低输出电压磁电机FI系统电压不稳的问题,提供一种低输出电压磁电机FI系统用整流稳压器,能够使FI系统电压稳定,从而避免摩托车出现断火或熄火而导致不能正常骑行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低输出电压磁电机FI系统用整流稳压器,包括外壳和外壳内的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在外壳上设有磁电机输入接线端子、DC负载输出接线端子以及接地接线端子,所述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包括二极管D1、D2、D3、D4、可控硅SCR1、SCR2以及控制回路,所述磁电机输入接线端子包括磁电机输入接线端子A和磁电机输入接线端子B;所述磁电机输入接线端子A同时与二极管D3的阳极和可控硅SCR1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3的阴极和可控硅SCR1的控制极与控制回路相连,可控硅SCR1的阴极与DC负载输出接线端子相连,二极管D1的阳极与接地接线端子相连,阴极与磁电机输入接线端子A相连;所述磁电机输入接线端子B同时与二极管D4的阳极和可控硅SCR2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4的阴极和可控硅SCR2的控制极与控制回路相连,可控硅SCR2的阴极与DC负载输出接线端子相连,二极管D2的阳极与接地接线端子相连,阴极与磁电机输入接线端子B相连;其特征在于:在外壳上还设有FI系统输出接线端子,所述DC负载输出接线端子经单向二极管D5后与FI系统输出接线端子相连;还包括一可控硅SCR3,所述可控硅SCR3的阳极与磁电机输入接线端子B相连,阴极与FI系统输出接线端子相连,其控制极与控制回路相连;
在FI系统输出接线端子与接地接线端子之间设有滤波电容C1,所述滤波电容C1的正极与FI系统输出接线端子相连,负极与接地接线端子相连;在DC负载输出接线端子与接地接线端子之间设有滤波电容C2,所述滤波电容C2的正极与DC负载输出接线端子相连,负极与接地接线端子相连。
进一步地,在FI系统输出接线端子与接地接线端子之间设有输出电压采样回路,该输出电压采样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回路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能够保证FI系统一直正常工作,保证摩托车的正常工作,避免摩托车出现断火或熄火而导致不能正常骑行,将用户按时送达到目的地。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整流稳压器使用时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和诚电器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和诚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342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