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驱动多旋翼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35111.2 | 申请日: | 2015-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5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余兆兵;闫华;郭堃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晓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27/02 | 分类号: | B64D27/02;B64C2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10 天津市南开区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多旋翼 无人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特别是多旋翼无人机领域,涉及一种光驱动多旋翼无人机,旨在提供一种通过光能运行的多旋翼无人机,提高机载电池的使用效率,使续航能力成倍提升,大幅减小机臂的质量,提高载重量。本实用新型可以变革多旋翼无人机的驱动方式,突破多旋翼无人机使用无刷电机驱动的瓶颈。
背景技术
多旋翼无人机具有成本低、易操作、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可以超低空飞行等特点,可以利用其所搭载的摄影设备进行画面拍摄,获取影像资料,并将所获取的影像资料传送回地面。多旋翼无人机目前已经被广泛运用到航拍、电力巡线、空中侦察、模拟飞行、资助无人机等领域,用以监控取证以及特殊位置的观测等,可以实现实施现场视频画面的传输,供指挥者进行决策和判断,是一种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另外,简易结构的多旋翼无人机在玩具领域也收到广泛的喜爱。
旋翼是无人机飞行动作的核心,其驱动技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稳定于采用无刷电机结合电子调速器结构,通过机载电池供电进行运转,续航能力维持在20-30分钟的平台期,随着电池电量的上升,电池重量的增加也导致了无人机续航能力无法突破这一瓶颈。因此,设计开发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新型驱动方式,对于提升无人机续航能力显得是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光能运行的多旋翼无人机,提高机载电池的使用效率,使续航能力成倍提升,大幅减小机臂的质量,提高载重量。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驱动多旋翼无人机,包括光驱动单元、机臂、机架、变频激光器、分光镜、偏光镜组、旋翼,所述的光驱动单元安装在机臂顶端,所述的变频激光器安装在机架下端,发射激光通过分光镜射向机臂顶端的光驱动单元,所述的偏光镜组在光路上改变光通量。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进一步:所述的光驱动单元为六叶形3D石墨烯海绵体,整体形状中心对称,对称中心与旋翼回转轴同心。
所述的机臂轴线与分光镜出射光轴线具有+2°或者-2°夹角,且两两间隔对称。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光能驱动方式代替传统的机械能驱动方式,消除了大量的电机自运转功率和发热无用功,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16000mAh电池电源无风悬停飞行时间至少提高至40-45分钟,续航能力成倍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其中:1-机臂、2-激光束、3-偏光镜组、4-变频激光器和分光镜、5-机架、6-光驱动单元、7-旋翼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以四旋翼无人机为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一种光驱动多旋翼无人机,一种光驱动多旋翼无人机,包括光驱动单元、机臂、机架、变频激光器、分光镜、偏光镜组、旋翼,所述的光驱动单元安装在机臂顶端,所述的变频激光器安装在机架下端,发射激光通过分光镜射向机臂顶端的光驱动单元,所述的偏光镜组在光路上改变光通量。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进一步:所述的光驱动单元为六叶形3D石墨烯海绵体,整体形状中心对称,对称中心与旋翼回转轴同心。
所述的机臂轴线与分光镜出射光轴线具有+2°或者-2°夹角,且两两间隔对称。
激光器发射的光线,通过分光器出射向四个机臂前端的光驱动单元,光驱动单元选用六叶形3D石墨烯海绵体,接受激光照射后被驱动高速旋转,带动旋翼旋转,偏光镜组可以改变各个方向的通光量,配合变频激光器实现光照强度和波长的改变,完成飞行动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晓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晓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351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