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用补强胶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35264.7 | 申请日: | 2015-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743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云;杨刚;周家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龙苑钧业车用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02 | 分类号: | C09J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247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用补强 胶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用补强胶片,属于汽车薄板补强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为了节约能源,汽车轻量化逐渐成了一个方向。在汽车设计与生产中,为了降低汽车的重量,降低造车用的钢板的厚度,但钢板变薄会使车身刚度下降,尤其车门内板、门拉手、引擎盖内侧、车顶、轮罩、侧围等部位在行驶中易产生噪音和共震,当发生意外碰撞时,冲击能量吸收变小,容易伤害乘员;同时,也会降低外覆盖件的抗凹效果。
为克服上述缺陷,多数厂商都会使用补强胶片进行加强。虽然现有的补强胶片能够达到对汽车的补强效果,但在焊装过程中,其与车身的粘结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而且使用时易造成不好施工及加热固化后胶片与基材不透气留存气泡而使薄钢板变形及胶片易翘起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用补强胶片,包括用钛合金制成的支撑层、复合在所述支撑层上的用环氧树脂或橡胶制成的粘接层、复合在所述粘接层上的强力粘接层以及覆盖在所述强力粘接层上的防粘纸;所述强力粘接层的厚度为1.5~2.0mm;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0.6~1.2mm。
进一步的,为了排除粘接层在加热后产生的气泡,在所述支撑层的表面设有两个贯穿支撑层、粘接层和强力粘接层的不规则的开口。
进一步的,为了能排净粘接层在加热后产生的气泡,所述两个开口的下端为直线开口,上端为三角形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用补强胶片强度高,能够非常好地对汽车的强度进行提高;同时,其与汽车的粘接效果非常好,工人操作时也非常方便;而且,其透气,粘接层不会出现气泡,不会翘起,也不会造成汽车薄钢变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两幅,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其中,1-支撑层,2-粘接层,3-强力粘接层,4-防粘纸,11-开口,111-三角形开口,112-直线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用补强胶片,包括用钛合金制成的支撑层1、复合在所述支撑层1上的用环氧树脂或橡胶制成的粘接层2、复合在所述粘接层2上的强力粘接层3以及覆盖在所述强力粘接层3上的防粘纸4;所述强力粘接层3的厚度为1.5~2.0mm;所述支撑层1的厚度为0.6~1.2mm。
如图2所示,在所述支撑层1的表面设有两个贯穿支撑层1、粘接层2和强力粘接层3的不规则的开口11,该两个开口11的下端为直线开口112,上端为三角形开口111。
使用本汽车用补强胶片前,先根据汽车需要加强的部位的具体形状,将其裁剪成相应的形状,然后撕开防粘纸4,沿一侧将支撑层1、粘接层2和强力粘接层3一起打开,接着将其粘接在需加强的部位,通过高温烘烤后,使其达到最高强度,起到改善汽车薄板强度的目的。
本汽车用补强胶片,采用钛合金来制造支撑层1,能够非常好地加强汽车薄板的强度;同时,在用环氧树脂或橡胶制成的粘接层2上,还复合有一层强力粘接层3,在焊装车间这种多油污的工作环境中,大大提高了其粘结能力;还有,在支撑层1的表面设有两个贯穿支撑层1、粘接层2和强力粘接层3的不规则的开口11,该两个开口11的下端为直线开口112,上端为三角形开口111,该种结构不仅方便工人的使用,还能很好地排除粘接层2加热后产生的气泡,不会引起汽车薄板的变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龙苑钧业车用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龙苑钧业车用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352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