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油箱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36511.5 | 申请日: | 2015-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15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胡松平;孙霞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松平;孙霞林 |
主分类号: | B60K15/077 | 分类号: | B60K15/077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捷凯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27 | 代理人: | 石仁 |
地址: | 425000 湖南省永州市冷***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油箱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油箱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对车辆经济性和替代燃料经济性、环保性的关注,汽车制造商和改装市场转向更加经济、环保车辆,以便提高效率和节能环保,所以替代燃料或两用燃料或多种燃料的有效使用,需要对汽车结构作适应性的独特配置。
而现有改装或生产的双燃料或多燃料经济环保汽车,其油箱为普通结构,当汽车爬坡时,油箱体与水平面的相对关系会跟随汽车的状态变化而改变,使油箱体内的燃料汇集在油箱体的最低处,容易导致油泵无法正常供油,发动机不能稳定工作;同时,因为油箱来回波动引起液位的上下波动从而容易引起燃料驱动模式的来回自动切换。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汽车油箱容易导致油泵无法正常供油,发动机不能稳定工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油箱结构。
一种汽车油箱结构,包括油箱体、设于油箱体上的油泵支架、以及设于油箱体上并与油箱体连通的加油口,所述油箱体内部设有用于放置油泵的第一筒体,第一筒体顶端呈开口状并与油箱体内部连通,而第一筒体的底端则与油箱体的底部连接,且第一筒体的侧壁上于靠近油箱体底部位置开设有与油箱体相通的连通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其结构简单,在油箱体内部设有用于放置油泵的第一筒体,第一筒体的侧壁上于靠近油箱体底部位置开设有与油箱体相通的连通口,当油泵放置在第一筒体内时,即使出现汽车爬坡,使油箱体内的燃料汇集在油箱体的最低处的状况,第一筒体的结构设计可以使第一筒体内的燃料不会立即跟随油箱体的状态变化而改变,可以保证油泵正常供油,发动机能够稳定工作;同时,也不会因为油箱来回波动引起液位的上下波动从而容易导致燃料驱动模式的来回自动切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油箱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A—A剖示图;
图3为图2的B—B剖示图;
图4为图2的C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所示,一种汽车油箱结构,包括油箱体1、设于油箱体1上的油泵支架2、以及设于油箱体1上并与油箱体1连通的加油口11,所述油箱体1内部设有用于放置油泵的第一筒体12,第一筒体12顶端呈开口状并与油箱体1内部连通,而第一筒体12的底端则与油箱体1的底部连接,且第一筒体12的侧壁上于靠近油箱体1底部位置开设有与油箱体1相通的连通口1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其结构简单,在油箱体内部设有用于放置油泵的第一筒体,第一筒体的侧壁上于靠近油箱体底部位置开设有与油箱体相通的连通口,当油泵放置在第一筒体内时,即使出现汽车爬坡,使油箱体内的燃料汇集在油箱体的最低处的状况,第一筒体的结构设计可以使第一筒体内的燃料不会立即跟随油箱体的状态变化而改变,可以保证油泵正常供油,发动机能够稳定工作;同时,也不会因为油箱来回波动引起液位的上下波动从而容易导致燃料驱动模式的来回自动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油箱体1内部还设有用于放置液位传感器的第二筒体13,第二筒体13顶端呈开口状并与油箱体1内部连通,而第二筒体13的底端则与油箱体1的底部连接,且第二筒体13的侧壁上于靠近油箱体1底部位置也开设有与油箱体1相通的连通口10。结构简单,即使出现汽车爬坡,使油箱体内的燃料汇集在油箱体的最低处的状况,第二筒体的结构设计可以使第二筒体内的燃料不会立即跟随油箱体的状态变化而改变,使液位传感器不会造成误检,不会引起燃料驱动模式的自动切换。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筒体12位于油泵支架2的正下方。结构简单,汽车油泵可随油泵支架的安装固定直接放置于第一筒体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油泵支架2安装于油箱体1顶部,且该油泵支架2上设有与油箱体1内部连通的供油管路21、回油管路22、以及蒸气管路23。结构简单,油泵支架安装方便。
具体地,所述第一筒体12或第二筒体13的高度为油箱体1高度的1/2~4/5。结构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松平;孙霞林,未经胡松平;孙霞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365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烟气脱硫水内外循环系统
- 下一篇:一种氨气降膜吸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