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井管沉放的简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38002.6 | 申请日: | 2015-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497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彬;闫德刚;郭密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航天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8 | 分类号: | E02D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城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4 | 代理人: | 刘伍堂 |
地址: | 10007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井管沉放 简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井管沉放的简易装置。
背景技术
降水管井施工过程中,机械成孔后的一道关键工序就是沉放无砂混凝土井管。井管长度一般为900mm,直径400mm,沉放前需在井管外侧包裹滤网,并在四周用竹片进行保护,提高井筒的抗弯性,以避免上下井管“脱节”。管井施工时,通常由管井“井底”开始,井管边连接边沉放,逐渐形成“井筒”,在“井筒”周围填充碎石滤料,接近井口部位填充粘性土封井后形成管井。
现有的技术方案存在较大的技术缺陷,主要体现在:由于井管在沉放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电动卷扬机,而电动卷扬机较为笨重,在泥泞的施工现场不仅移位困难,而且容易发生漏电、触电事故;其次自制装置没有标准化,随意性较大,其操作过程中人为因素影响大,钢丝绳两端须用两个工人同时控制,占用人工多,协调性差,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用于井管沉放的简易装置,该装置的应用,解决了传统施工时没有标准化设备的问题,提高了施工便捷性和安全性;节约成本,保证了管井施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井管沉放的简易装置包括主支架、操作平台、缠绕导向柱和钢丝绳,所述主支架位于井孔口的两侧且相互平行,所述的操作平台设置于主支架两端且靠近井孔口,所述缠绕导向柱设置在主支架上且靠近井孔口,所述钢丝绳的两端分别缠绕在缠绕导向柱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操作平台为一块钢板或由多根钢管构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本发明所述的井管沉放的简易装置,提高了施工便捷性和安全性;利用缠绕导向柱减少了施工人员数量,节约成本;另外,提高了井管沉放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保证了管井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井管沉放的简易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操作平台、2主支架、3缠绕导向柱、4钢丝绳、5井孔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井管沉放的简易装置包括主支架2、操作平台1、缠绕导向柱3和钢丝绳4,所述主支架2位于井孔口5的两侧且相互平行,所述的操作平台1设置于主支架2两端且靠近井孔口5,所述缠绕导向柱3设置在主支架2上且靠近井孔口5,所述钢丝绳4的两端分别缠绕在缠绕导向柱3上。
井管沉放时,主支架1搭设在井孔口5上,一侧的操作平台1可用于施工人员站立,进行井管对接、滤网包裹、竹片绑扎等操作,另一侧的操作平台1可用于施工人员通过钢丝绳4控制井管沉放时机和速度。两侧的缠绕导向柱3便于一个人同时控制钢丝绳4两端,可提高井管沉放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井管沉放至孔底后,将钢丝绳4从缠绕导向柱3上解开,一端放开,另一端连接至铲车上,利用铲车将钢丝绳4抽出。
利用本发明所述的井管沉放的简易装置,提高了施工便捷性和安全性;利用缠绕导向柱减少了施工人员数量,节约成本;另外,提高了井管沉放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保证了管井施工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航天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航天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380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格构柱吊装定位装置
- 下一篇:深海水下强力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