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床上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38895.4 | 申请日: | 2015-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17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郭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43/00 | 分类号: | B21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瑾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床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轧棒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床上钢装置。
背景技术
冷床是热轧棒材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用于横向运输、冷却倍尺棒材。通常由上钢装置、步进齿条床面、对齐辊道、下料装置等组成。
上钢装置是冷床的关键部位,由输入辊道、制动板、矫直板组成。输入辊道用来将轧件运输至冷床入口,制动板用于将高速运行的轧件快速制动,矫直板用于存放高温轧件,防止其变形。由于棒材在运行过程中,和上钢装置之间为滑动摩擦,很容易造成设备磨损,特别是螺纹钢表面的肋对设备的磨损尤其严重。因此设计上钢装置时必须要考虑其耐磨性。
传统的冷床输入辊道、制动裙板、矫直板通常采用球墨铸铁结构,零件采用整体铸造结构。由于棒材与上述零件的接触部位集中在某一小块区域,通常是局部位置已经磨损出很深的凹槽,其余部位完好无损,但不得不更换整个零件。冷床上钢装置一般3个月需要更换一次,除了需要巨大的备件费用,大量的零部件拆装也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床上钢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上钢装置零件更换周期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冷床上钢装置,包括:升降连杆1、机架2、电机3、辊子4、制动板5和矫直板6,所述辊子4包括辊子基体7、第一耐磨套8和第二耐磨套9;
所述第一耐磨套8和第二耐磨套9对称设置在所述辊子基体7的一端;
所述第一耐磨套8和第二耐磨套9套在所述辊子基体7的外侧后分别通过第一螺钉10和第二螺钉11固定在所述辊子基体7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耐磨套8和第二耐磨套9与所述辊子基体7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螺钉10和第二螺钉11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耐磨套8和第二耐磨套9的螺纹孔固定在所述辊子基体7的螺纹孔中,将所述第一耐磨套8和第二耐磨套9固定在所述辊子基体7上;
所述第一耐磨套8和第二耐磨套9为含钨、铬和钼的合金铸件。
进一步的,所述制动板5与所述机架2的接触面以及所述制动板5的上底面靠近所述矫直板6的一端分别设有凹坑,所述制动板5上的凹坑内分别设置有第一耐磨块12和第二耐磨块13;
所述第一耐磨块12和第二耐磨块13分别通过第三螺钉14和第四螺钉15固定在所述制动板5上。
进一步的,所述制动板5上的凹坑与其内部的所述第一耐磨块12或第二耐磨块13的中间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螺纹孔;
所述第三螺钉14和所述第四螺钉15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耐磨块12和第二耐磨块13中间的螺纹孔固定在所述制动板5上的凹坑的螺纹孔中,将所述第一耐磨块12和第二耐磨块13固定在所述制动板5上的凹坑内;
所述第一耐磨块12和所述第二耐磨块13为长方体形含钨、铬和钼的合金铸件。
进一步的,所述矫直板6与所述制动板5的接触面的上端以及所述矫直板6的上底面的第一个齿的折角处分别设有凹坑;
所述矫直板6上的凹坑内分别设置有第三耐磨块16和第四耐磨块17,所述第三耐磨块16和所述第四耐磨块17分别通过第五螺钉18和第六螺钉19固定在所述矫直板6上。
进一步的,所述矫直板6与所述制动板5的接触面的上端设置的所述第三耐磨块16为长方体形;
所述矫直板6的上底面的第一个齿的折角处设置的所述第四耐磨块17为两个长方体形板的一条边垂直连接组成的形状;
所述矫直板6上的凹坑与其内部的所述第三耐磨块16或第四耐磨块17的中间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螺纹孔;
所述第五螺钉18和第六螺钉19分别穿过所述第三耐磨块16和第四耐磨块17的中间的螺纹孔固定在所述矫直板6上的凹坑的螺纹孔中,将所述第三耐磨块16和第四耐磨块17固定在所述矫直板6上的凹坑内;
所述第三耐磨块16和第四耐磨块17为含钨、铬和钼的合金铸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床上钢装置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床上钢装置,针对实际生产线上棒材与上钢装置的零件的接触部位集中在某一小块区域,考虑装配后辊子与水平方向倾斜一定角度,轧件总是沿辊子斜面底端滑行,造成靠下侧的耐磨套磨损,因此在辊子基体的一端设置耐磨套,降低辊子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并且该耐磨套包括对称设计的两个,当其中一个耐磨套的磨损超出使用要求后,将该辊子旋转180度反向装配后使用另一个耐磨套,进一步延长耐磨套的更换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388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