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40213.3 | 申请日: | 2015-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9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全坤;吴凯;邓平华;陈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1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王刚;龚敏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顶盖 结构 | ||
1.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包括第一极柱、第二极柱和顶盖组件;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均设置在所述顶盖组件上,且所述第二极柱与所述顶盖组件电绝缘,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顶盖结构还包括电阻,所述电阻附接到所述第一极柱上,且将所述第一极柱与所述顶盖组件电连接,所述顶盖组件包括顶盖片、第一短路部件和第二短路部件;
所述第一短路部件和所述第二短路部件被附接到所述顶盖片上,并被设置为当所述动力电池内部压力增大时,所述第一短路部件和所述第二短路部件向上动作,以使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电连接形成保护回路;且在形成所述保护回路时所述第一短路部件与所述电阻呈并联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短路部件和所述第二短路部件采用可变形片或者活塞结构来实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短路部件和所述第二短路部件相同,或者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片包括:焊接部、凸台以及位于所述焊接部和所述凸台之间的连接部,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可变形片的中央位置,所述焊接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外边缘;所述焊接部与所述顶盖片电连接,当所述动力电池内部压力增大时,所述可变形片向上动作,以使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电连接形成保护回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厚度在从凸台向焊接部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片设置为被弯曲成向远离所述顶盖组件方向突出;所述可变形片的边缘与所述顶盖片电连接,当所述动力电池内部压力增大时,所述可变形片向上动作,以使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结构包括:导电片、活塞和两个弹簧;两个所述弹簧分别设置在所述活塞的两边,所述导电片一端与所述顶盖片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塞电连接;当所述动力电池内部压力增大时,所述活塞向上动作,以使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电连接形成保护回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结构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活塞与所述顶盖片之间,用于密封所述活塞与所述顶盖片之间的间隙。
9.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中的顶盖结构采用如上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括第一极极耳,以及电连接所述第一极极耳与所述第一极柱的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上设置有开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4021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极速冷却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铁水吹气赶渣的吹气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