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缓冲和再布料区的模块化间接加热流化床式煤干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40528.8 | 申请日: | 2015-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41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杨名红;黄飞平;邹骏;谭绍栋;秦振清;吴成强;陈意;李俊卿;络长平;曾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3/08 | 分类号: | F26B3/08;F26B21/00;F26B25/00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陈希 |
地址: | 545002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 布料 模块化 间接 加热 流化床 干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物料干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焦化行业的带缓冲和再布料区的模块化间接加热流化床式煤干燥器。
背景技术
炼焦煤是一种含有一定水分(≤14%)且粒级组成复杂(一般按>25mm、25mm~10mm、10mm~5mm、5mm~3mm、3mm~1.5mm、1.5mm~1mm、<1mm划分)的不定形物料。煤调湿是焦化行业近年推广应用较广的一种节能减排新技术,其原理是利用焦炉废热将入炉炼焦煤预先加热干燥脱除部分水分。
当前国内外煤调湿核心技术设备之调湿机(/干燥器)已发展出了多种形式。其中,一种模块化间接加热流化床式调湿机(/干燥器),其系列由蛇形管束构成的模块化间接加热器按一定间距平行且紧贴流化干燥室与流化风室之间的布风板安装于流化干燥室内。为防止从进料口跑风,调湿机(/干燥器)采用隔式给料器控制进料,因而进料流量具有脉冲不稳定性特点。物料进入流化干燥室后,流量脉冲性物料落于进料端首个加热模块之蛇形列管束间,被列管加热迅速脱水而板结硬化,易用堆积堵塞进料口进而造成生产中断;同时,紧贴布风板按一定间距平行安装的系列加热模块,改变了布风板风量分布均衡性,使加热模块区阻力>非模块区阻力,大部分风量自阻力较小的非模块区以“短路”方式直接通过,加上煤料粒级不一,粒级较粗的煤料易卡滞于各模块蛇形管束间,恶化干燥室内物料流化工况,出现加热模块不同程度逐级堵塞现象,进而过速降低处理能力和造成出口煤料过度干燥和粉尘产率高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确保煤调湿处理能力和煤料水分含量稳定的带缓冲和再布料区的模块化间接加热流化床式煤干燥器。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带缓冲和再布料区的模块化间接加热流化床式煤干燥器,包括流化干燥室、布风板、模块化间接加热器、蛇形管加热器,所述流化干燥室前端设置有缓冲区,所述缓冲区前端连接进料隔式给料器,后端连接模块化间接加热器;所述布风板上表面与所述模块化间接加热器底端之间有再布料区,所述再布料区为横向贯通结构,其末端连接粗干煤出口隔式给料器。
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缓冲区的宽度A=1.5-2倍模块化间接加热器的宽度B。
进一步的:所述再布料区为水平平行结构,其高度距布风板(4)≤60cm高架空安装在流化干燥室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将模块化间接加热流化床式煤干燥器之流化干燥室进料端增设缓冲区,煤料自隔式给料器进入流化干燥器缓冲区后,一方面流量脉冲性被缓冲区吸收,另一方面物料被缓冲区底部布风板来流化风初始流化,再横向逐级向各加热模块流动,避免物料直接落至首级加热模块而卡滞、迅速干燥板结造成的进口易堵塞问题;二是将按一定间距平行且紧贴布风板安装的系列蛇管束构成的模块化间接加热器均改为距布风板≤60cm高处架空安装,解决模块区与非模块区间阻力不一问题,使模块区与非模块区之布风板面形成1个整体均衡的再布料区,使粗粒级物料得以再次流化并逐级经过各加热模块,从而保证流化干燥室工况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提高了模块化间接加热流化床式调湿机生产负荷变化适应能力,缓冲区有效吸收了进料脉冲造成的流量不稳定问题,布料迅速均匀;再布料区适应了炼焦煤粒级差异较大之特性,使粗粒级物料能再次重新流化并迅速填充至各加热模块之蛇形管束的间隙而充分换热,不容易卡滞和板结堵塞,因而可降低流化风机功耗约10%;
2、同等体积条件下,干燥处理能力可提高20%。
3、杜绝了因流化工况不稳定而造成的出口煤料过度干燥和粉尘产量较大的问题,粉尘产率可降低30%。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中附图标记为:1-进料隔式给料器,2-流化干燥室,3-缓冲区,4-布风板,5-再布料区,6-模块化间接加热器,7-蛇形换热管,8-细干煤出口隔式给料器,9-粗干煤出口隔式给料器,10-流化风室,11-风量调节阀,12-流化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将流化干燥室2进料端设置宽度=1.5~2倍模块化间接加热器6宽度的缓冲区3,所述缓冲区3前端连接进料隔式给料器1,后端连接模块化间接加热器6;所述布风板4上表面与所述模块化间接加热器6底端之间有再布料区5,所述再布料区5为横向贯通结构,其末端连接粗干煤出口隔式给料器9,所述缓冲区3的宽度A=2倍模块化间接加热器6的宽度B,缓冲区3的高度与流化干燥室2的有效高具体与其设计规格能力一致,再布料区5为水平平行结构,其高度距布风板4≤60cm高架空安装在流化干燥室2内;煤料自进料隔式给料器1进入流化干燥器缓冲区3后,进料隔式给料器1之脉冲流量被缓冲区3吸收均均衡化,同时物料被缓冲区底部布风板4来流化风初始流化,再水平逐级向各加热模块加热器6流动;物料流经按一定间距平行且距布风板4≤60cm高处架空安装的系列蛇形换热管束7构成的模块化间接加热器6时,掉落于布风板4面的部分粗粒级煤料,因布风板4面可上各模块化加热器6所在区与非模块所在区之间已形成1个整体均衡的再布料区5而被再次流化。缓冲区3可避免物料直接落至首级加热模块而卡滞、迅速干燥板结造成的进口易堵塞问题;再布料区5使粗粒级物料得以再次流化并逐级经过各加热器模块6,从而保证流化干燥室2工况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405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