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具快速开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41387.1 | 申请日: | 2015-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69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怡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怡静 |
主分类号: | B29C33/26 | 分类号: | B29C33/2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徐勋夫 |
地址: | 中国台湾南投***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快速 开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模具快速开闭器。
背景技术
模具通常至少包括有彼此组配的第一分模具、第二分模具两大部分,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插销式锁模装置,即于第一分模具、第二分模具上分别对应开设有定位孔,通过插销嵌入两者的相应定位孔,实现第一、二分模具间的锁固定位;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模具开闭操作复杂,耗费时间长,工作效率较低。
因此,急需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快速开闭器,其结构设计简单巧妙,操作简捷,能够快速实现模具开闭动作,实用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模具快速开闭器,包括有安装于第一分模具上的自动卡勾组件和设置于第二分模具上的凸部;其中,该自动卡勾组件包括有卡勾杆、弹性复位元件及枢转轴;前述枢转轴相对第一分模具位置固定,枢转轴穿过卡勾杆,且枢转轴将卡勾杆分隔形成第一、二杆体,该第一杆体自由端形成有勾部,第一、二杆体相对枢转轴可旋转式设置;弹性复位元件一端相对第一分模具位置固定式设置,弹性复位元件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杆体;以及,前述凸部具有导引面和限位面;在锁模过程中,其导引面抵推作用于勾部以使之旋转让位;锁模状态下,前述勾部于弹性复位元件的复位作用下卡勾于凸部的限位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复位元件设计为压力弹簧或扭力弹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一步设置有支撑杆,该支撑杆一端相对第一分模具位置固定,该支撑杆另一端抵于第一杆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第一锁模块和第二锁模块,该第一、二锁模块分别安装于前述相应的第一、二分模具上,前述自动卡勾组件安装于第一锁模块上,前述凸部设置于第二锁模块上;该第一锁模块上设置有两间距布置的安装部,前述枢转轴两端分别相应连接于两安装部,前述弹性复位元件、支撑杆均位于两安装部的间距内;该第二锁模块上设置有与前述两安装部分别位置对应的两定位凸块,前述凸部位于两定位凸块之间;前述卡勾杆分别适配于两定位凸块间距及两安装部间距。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引面为斜面,所述限位面为卡与勾杆垂直的直面,所述勾部具有用于与导引面适配的弧形渐变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扭力弹簧套设于枢转轴上,卡勾杆上开设有相应的让位通孔,第一簧臂穿过让位通孔抵于第二杆体上,第二簧臂连接于前述第一锁模具块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卡勾杆、弹性复位元件、枢转轴及凸部的设计,需锁模时,直接推移第二分模具,凸部自动抵推勾部,在弹性复位元件复位作用下,勾部卡勾住凸部,实现第一、二分模具彼此锁定;需要打开模具时,按压卡勾杆的第二杆体,将第二分模具移开即可;藉此,其能够快速实现模具打开及闭合锁定动作,且其结构设计简单巧妙,操作简捷,实用性强。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截面状态中K向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第一锁模块11、安装部
20、卡勾杆21、第一杆体
22、第二杆体23、勾部
30、弹簧(压力弹簧)40、枢转轴
50、支撑杆60、第二锁模块
61、定位凸块70、凸部
71、导引面72、限位面
80、弹簧(扭力弹簧)90、让位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该模具快速开闭器用于模具上,其作用在于实现彼此组配的分模具之间的锁定,例如EVA模具等;该模具快速开闭器包括有安装于第一分模具上的第一锁模块10、安装于第一锁模块10上的自动卡勾组件、安装于第二分模具上的第二锁模块60及设置于第二锁模块60上的凸部70,其中,前述第一分模具和第二分模具为彼此组配之模具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怡静,未经陈怡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413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阻燃尼龙扣加热定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工字形骨架加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