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卡车前散热百叶窗式风口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41753.3 | 申请日: | 2015-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45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赵小双;李鹏;李旭;刘丽;马亚男;吕建先;吕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K11/08 | 分类号: | B60K11/08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麻艳 |
地址: | 36102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卡车 散热 百叶窗 风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设备,具体是指一种卡车前散热百叶窗式风口。
背景技术
卡车发动机散热器的运用十分重要,其发动机的温度调节主要靠其散热器来维持,而散热器的正常工作,需要依靠安装在散热器上的百叶窗来辅助实现。传统卡车前置散热器的百叶窗为固定不可调的结构,因此在寒冷地区或者冬季时分,发动机常常由于水温升不上去而造成发动机不能有效发挥其性能,又或者温度过高、散热不足,同样影响发动机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洁、智能可调的卡车前散热百叶窗式风口。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卡车前散热百叶窗式风口,具有窗框架和若干片百叶,该若干片百叶转动地设在该窗框架上;窗框架上设有检测百叶开启角度的角度传感器,窗框架上还设有用于控制百叶旋转的旋转控制机构。
所述旋转控制机构包括上拉尼龙绳、下拉尼龙绳、上拉步进电机及下拉步进电机,该上拉尼龙绳和下拉尼龙绳均穿过各百叶,上拉步进电机牵引上拉尼龙绳以带动百叶向上旋转,下拉步进电机牵引下拉尼龙绳以带动百叶向下旋转。
所述上拉尼龙绳和上拉步进电机设有两组,分别设于百叶的靠近其两端的位置。
所述下拉尼龙绳和下拉步进电机设有两组,分别设于百叶的靠近其两端的位置。
所述上拉步进电机及下拉步进电机均安装在窗框架的外侧沿上。
所述角度传感器设于窗框架的中部处。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新型卡车前散热百叶窗式风口,充分考虑到目前卡车前面发动机散热问题,在冬季时发动发动机后,需要让发动机暖机快速达到正常工作温度,这时百叶窗在旋转控制机构的控制下完全关闭,而旋转控制机构的工作是依靠发动机体上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发动机温度过低会将信号给控制发动机的微电脑,微电脑获得信号后,控制旋转控制机构工作使百叶旋转一定角度,同时由检测百叶开启角度的角度传感器反馈给微电脑报告百叶开启角度大小。在发动机达到正常工作温度时,或车行进过程中,旋转控制机构控制百叶开启足够大的角度以便于发动机散热。当发动机温度下降时,百叶窗又在旋转控制机构控制下自动关闭一定角度,以便于发动机保温,如此反复,实现智能调节、良性控制散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新型卡车前散热百叶窗式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窗框架1百叶2
角度传感器3旋转控制机构4
上拉尼龙绳41下拉尼龙绳42
上拉步进电机43下拉步进电机4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案涉及一种卡车前散热百叶窗式风口,如图1所示,具有窗框架1和若干片百叶2,该若干片百叶2呈并排地设在窗框架1上,并且相对窗框架1可转动。
窗框架1上设有角度传感器3和旋转控制机构4。角度传感器3用于检测百叶2的开启角度,该角度传感器3较佳地设于窗框架1的中部处,以利于其检测作用。旋转控制机构4用于控制百叶2旋转。角度传感器3与旋转控制机构4间通过卡车发动机的相关微电脑实现电气连接及控制。
所述旋转控制机构4其一较佳实施例,包括上拉尼龙绳41、下拉尼龙绳42、上拉步进电机43及下拉步进电机44。该上拉尼龙绳41和下拉尼龙绳42均穿过各百叶2。各百叶2上开设有供尼龙绳贯穿的穿孔,较佳地窗框架1上设有相对应的穿孔,以利于尼龙绳贯穿出窗框架1,以便于供步进电机牵引。上拉步进电机43及下拉步进电机44均安装在窗框架1的外侧沿上,上拉步进电机43牵引上拉尼龙绳41,实现带动各百叶2同步向上旋转(顺时针旋转),同理,下拉步进电机44牵引下拉尼龙绳42,实现带动各百叶2同步向下旋转(逆时针旋转)。
给出的具体实施例中,上拉尼龙绳41和上拉步进电机42设有两组,分别设于百叶2的靠近其两端的位置。同理,下拉尼龙绳42和下拉步进电机44设有两组,分别设于百叶2的靠近其两端的位置。两组于两端布设方式,利于对百叶的带动旋转作用,同时也不影响风口的散热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417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