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休闲折叠椅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42706.0 | 申请日: | 2015-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08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三为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4/28 | 分类号: | A47C4/2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休闲 折叠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日常生活用品,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休闲折叠椅。
背景技术
日常常见的休闲折叠椅形式多样,但基本的结构包括椅架、椅布,椅布配合在椅架之间形成椅座布、靠背布及扶手布。如图1所示,椅架1’主要由四组交叉枢接的椅座支杆及两椅背靠杆构成,一组两前支杆11’的底端是枢接在椅脚两前枢接座A’上,而其上端是延伸出椅座两前枢接座形成扶手布的支点,两组侧支杆的两支杆12’底端是分别枢接在椅脚前枢接座A’及后枢接座B’上,而其上端是分别枢接在椅座前枢接座C’及后枢接座D’上,一组两后支杆13’的底端是枢接在椅脚的后枢接座B’上,其上端是枢接在椅座的后枢接座D’上;两椅背靠杆14’的底端是固定在椅脚两后枢接座B’上,其上端是穿过两椅座后枢接座D’形成椅布椅背部分的两支点;椅布的椅座部分是固接在椅座的四个枢接座C’、D’上,而椅布的椅背部分是挂置于椅背靠杆14’上,扶手布3’的前段是套置于椅架前支杆11’的闪断,而其后端是固定在椅背靠杆14’上。如此便形成具有折叠功能的休闲椅。
但上述结构的折叠椅的椅背靠杆与椅座基本是呈垂直状态,人们坐于椅座,且背靠于该折叠椅的靠背时,重心会后移,一旦翘起前支杆11’,或者入座时稍加用力,则很可能使椅子向后倒,给使用者造成危险。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针对现有折叠椅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加大支撑强度,且使用安全的休闲折叠椅。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休闲折叠椅,其包括椅架及配合连接在椅架上的椅布,椅架包括两前支脚、两后支脚、两靠背杆、设于前方的第一交叉杆组及设于后方的第二交叉杆组,两后支脚分别呈弯弧状,其顶部延伸至两前支脚的前方,形成椅布的两支点,且两后支脚与前支脚的交叉处单向枢接,两后靠杆的底端分别枢接于两后支脚的上,两后靠杆的顶端形成椅布的另外两支点。
所述后靠杆的底端是枢接于两后支脚靠近中部的位置处。
该休闲折叠椅还包括两辅支杆,各辅支杆分别连接前支脚的下部及后支脚的顶部。
所述第一交叉杆组的两根杆交叉连接两后支脚的顶部及两前支脚的底部,第二交叉杆组的两根杆交叉连接两后靠杆的顶部及两后支脚的底部,所述椅布套设于两后支脚的前端及两后靠杆的顶端。
所述前支脚与后支脚的交叉处设有一连接座,该连接座设有开口朝向前支脚且供前支脚单向枢接的第一U型开口槽及设有开口朝向后支脚且供后支脚单向枢接的第二U型开口槽。
该休闲折叠椅还包括两扶手杆,两扶手杆分别枢接于两后靠杆上,所述两前支脚的顶端分别枢接于扶手杆的中部底端。
所述前支脚及后支脚的底端分别套设有支撑脚。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一种休闲折叠椅主要通过将后支脚设计成弯弧状的结构,而将两后靠杆直接连接于该弯弧状的后支脚上,使折叠椅的整体重心前移,当使用者坐靠于该休闲折叠椅时,其后背由两后靠杆及第二交叉杆组支撑形成稳固支撑,当使用者后靠,甚至抬起该折叠椅的前支脚时,由于使用者的重心靠前,又有弯弧状后支脚稳固支撑,因此不会发生后翻的危险,从而达到支撑稳定,使用安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折叠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椅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三为户外用品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三为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427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温度随动显示装置
- 下一篇:用来安装筑路机械的可更换的铣刨设备的调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