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43377.1 | 申请日: | 2015-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1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谢兵;廖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台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9/0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72 | 代理人: | 徐万禄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渗滤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水资源不足,属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据统计,我国目前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缺水,其中136座城市严重缺水,日缺水量达1600万立方米,年缺水量60亿立方米,由于缺水每年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人民币。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是淡水资源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严峻挑战。水环境的污染有工业水污染、垃圾渗滤液污染等。
垃圾渗滤液是指来源于垃圾填埋场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及其他水分,扣除垃圾、覆土层的饱和持水量,并经历垃圾层和覆土层而形成的一种高浓度废水。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相当复杂,一般含有高浓度有机物、重金属盐、双硫及氨氮,垃圾渗滤液不仅污染土壤及地表水源,还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对于垃圾渗滤液中重铬酸盐指数(CODcr)的去除已有许多研究,一般多采用生物法处理,但是处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且运行成本相对较高。而采用芬顿法去除CODcr具有突出的效果,而管式电芬顿处理装置,则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设备。与传统芬顿法相比,电芬顿法有它独特的优点:不需或只需加入少量化学药剂,可以大幅度降低处理成本;处理过程清洁,不会对水质产生二次污染;设备相对简单,电解过程需控制的参数只有电流和电压,易于实现自动控制。
但是,现有技术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垃圾渗滤液处理难度大,处理后水质不稳定,无法排放,甚至是造成再次污染;二是,处理效率低,成本高,难操作,由于设备、技术限制,使得垃圾渗滤液处理需要大量的投入,能耗大;三是,垃圾渗滤液处工艺复杂,设备成本高;四是,无应急处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运行成本低、稳定可靠、操作流程简单并配有应急处理装置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该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集成模块化、处理垃圾渗滤液效果好,工艺简单,保障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达标排放。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组、应急处理组、RO膜系统以及浓水处理组;所述预处理组前端设调节池,该调节池一端连接垃圾渗滤液收集管道,另一端与所述预处理组和应急处理组连接;一方面,所述预处理组的出口通过保安过滤器连接所述RO膜系统,所述RO膜系统连接浓水处理组和水质在线检测仪,所述浓水处理组也与水质在线检测仪连接,该水质在线检测仪还连接透过液池,垃圾渗滤液经所述RO膜系统处理得到浓水和清水,浓水经所述浓水处理组处理得到污泥和清水,污泥排放至垃圾填埋场,RO膜系统和浓水处理组处理得到的清水经水质在线检测仪检测达标后排入透过液池;另一方面,所述预处理组的出口还与所述应急处理组连接,所述应急处理组出口分别与所述调节池和所述水质在线检测仪连接,紧急情况下,所述调节池及所述预处理组处的垃圾渗滤液汇入所述应急处理组,经所述应急处理组处理得到浓水和清水,浓水回排至所述调节池,清水经水质在线检测检测达标后排入所述透过液池;所述透过液池收集的清水经管道排放至环境中。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预处理组、应急处理组、RO膜系统以及浓水处理组还分别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系统与各控制装置连接,并由所述控制系统统筹控制;所述预处理组、应急处理组、RO膜系统以及浓水处理组提供处理数据给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处理数据并控制对应的组进行匹配的响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预处理组包括依次连接的袋式过滤器、管式电芬顿处理装置、斜板沉淀池、厌氧池、好氧池、MBR池以及中间水池;所述袋式过滤器与所述调节池连接;所述袋式过滤器、管式电芬顿处理装置、斜板沉淀池依次对由调节池注入的垃圾渗滤液进行过滤、电解絮凝、沉淀分离处理,得到污泥和上清液;污泥排放至垃圾填埋场,上清液依次流过所述厌氧池、好氧池、MBR池,进行匹配的厌氧、好氧和生物处理;经过厌氧、好养和生物处理的上清液注入所述中间水池进行缓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台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台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433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