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热锅炉用挠性反向管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44553.3 | 申请日: | 2015-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29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余伟邦;金宇;魏嘉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邦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7/02 | 分类号: | F22B37/02;F24H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60***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炉 用挠性 反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热锅炉用管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热锅炉用挠性反向管板。
背景技术
现有的挠性管板结构主要用于壳程压力大于管程压力、高温、高压的甲醇、硫回收、乙烯、合成氨、硫酸、硝酸等化工和石油化工装置,同时也适用于管程压力稍大于壳程压力的场合。但对于新近兴起的焦炉煤气制LNG项目用废热锅炉其管程压力大于壳程压力,且管程压力和壳程压力相差较大,如果继续使用现有的挠性管板结构,在管板强度计算时,管板受外压,计算出的管板较厚,使该管板不再具有挠性薄管板在吸收换热管热伸长量方面的优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废热锅炉用挠性反向管板,温差应力小,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吸收换热管受热时的伸长量;且具有强度高、安全可靠、热补偿性能好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挠性反向管板本体;所述的挠性反向管板本体由管板肘节和薄管板构成;所述的管板肘节由管箱连接段、壳程筒体连接段、过渡段和薄管板连接段构成;所述的管箱连接段、壳程筒体连接段和薄管板连接段通过过渡段圆弧过渡连接为一体式结构,且过渡段从管箱连接段到薄管板连接段由厚到薄,光滑过渡;所述的薄管板的中部设有中心管孔,中心管孔的周边均匀设有数个换热管孔,且换热管孔设置在薄管板的环形凹槽内;所述的管板肘节通过薄管板连接段与薄管板连接。
所述的中心管孔内穿有中心管,且中心管与挠性反向管板本体连接。
所述的换热管孔内设有换热管,且换热管与挠性反向管板本体连接。
所述的管箱连接段与管箱筒体连接,且管箱连接段的端部厚度与管箱筒体的厚度相同,管箱连接段的端部内径等于管箱筒体的内径。
所述的壳程筒体连接段与壳程筒体连接,且壳程筒体连接段的厚度与壳程筒体的厚度相同,壳程筒体连接段的内径等于壳程筒体的内径。
所述的薄管板连接段的厚度等于薄管板边缘的厚度。
所述的环形凹槽的厚度一般比中心管孔的厚度薄5-8毫米,且环形凹槽的厚度与中心管孔的厚度具体值均需要根据有限元计算确定。
所述的挠性反向管板本体的受热、受压变形量和换热管的伸长量主要依靠过渡段的圆弧吸收,因此,合理选择过渡段圆弧的曲率半径尤为重要,一般根据有限元计算确定。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1、厚度较薄,使管板表面温度低,管板两侧的温差应力小,由于该管板较薄且为曲线形,使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吸收换热管受热时的伸长量,锅炉壳体不需设置伸长节;
2、与现有的蝶形、椭圆形和挠性管板相比,其结构简单、强度高、安全可靠、直接与管箱筒体和壳程筒体焊接密封性好;
3、与现有的挠性管板结构相比,其结构更适用于管程压力大于壳程压力的废热锅炉,由于在管程压力大于壳程压力时,现有的挠性管板受外压,而挠性反向管板受内压,在压力大小相同情况下,按强度计算出外压管板比内压管板厚,当管程和壳程压力相差较大时,受外压的挠性管板厚度增加更快,此时挠性管板由于过厚已经失去其挠性弯曲的优势,且按应力分析结果在布管区铣去一个凹槽,在不影响管板强度的条件下,使布管区域更薄,温差应力更小;另外,本结构具有相背式椭圆形管板结构的热补偿性能好、能承受较高外压和管板可吸收换热管伸长量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与废热锅炉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管板肘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挠性反向管板本体;2、管板肘节;3、薄管板;4、中心管;5、换热管;6、管箱筒体;7、壳程筒体;21、管箱连接段;22、壳程筒体连接段;23、过渡段;24、薄管板连接段;31、环形凹槽;32、换热管孔;33、中心管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邦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甘肃邦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445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