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轮胎带束层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44985.4 | 申请日: | 2015-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45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王锋;宋海龙;隋海涛;马小刚;李洪汛;王本学;王少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9/02 | 分类号: | B60C9/02;B60C9/18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苗峻 |
地址: | 2654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胎 带束层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胎带束层结构,属于轮胎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子午线轮胎中,带束层位于胎体和胎面之间,胎面中与地面接触的部位称为胎冠,可以起到缓和冲击和箍筋轮胎的作用,是主要受力部件,因而带束层的强度和刚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充气轮胎的负荷能力及胎冠部位的抗冲击能力,而轮胎的负荷能力和胎冠的抗冲击能力又直接影响了轮胎使用的安全性,对于长时间在高气压、大负荷的情况下快速运行的轮胎来说,带束层的刚度和强度尤为重要。
目前,生产过程中为提升胎冠的强度,一般会增加钢丝帘线密度或更换为大直径、高强度的钢丝帘线,这种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胎冠的强度,但增加钢丝帘线密度会使帘线间的胶料减少,大直径、高强度的钢丝帘线的刚度较大,而胶料减少或刚度太大会导致带束层整体在受到冲击时的缓冲能力下降,轮胎的高速耐久性能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提升轮胎负荷能力、抗冲击能力且不影响轮胎高速耐久性能的轮胎带束层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轮胎带束层结构,位于胎面和胎体之间,所述带束层结构包括中间带束层和边部带束层,所述中间带束层包括贴合设置于所述胎体上的第一中间带束层、贴合于所述第一中间带束层外端面的第二中间带束层、贴合于所述第二中间带束层外端面的第三中间带束层以及贴合于所述第三中间带束层外端面的第四中间带束层,所述边部带束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中间带束层两边的两个第一边部带束层,设置于所述第三中间带束层两边的两个第三边部带束层,设置于所述第四中间带束层两边的两个第四边部带束层,所述带束层结构整体沿胎面中心线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带束层与所述边部带束层均为零度带束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中间带束层与所述第二中间带束层交叉排列,所述第二中间带束层与所述第三中间带束层交叉排列或同向排列,所述第三中间带束层与所述第四中间带束层之间交叉排列或同向排列,所述第一中间带束层、所述第二中间带束层、所述第三中间带束层和所述第四中间带束层分别与周向成所成角度的范围为0°~60°。
进一步地,所述边部带束层与周向成一定角度设置,所述角度范围为0°~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中间带束层的宽度大于两个所述第一边部带束层宽度的总和,宽度差的范围为5~4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中间带束层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中间带束层和两个所述第一边部带束层的总和,宽度差的范围为5~6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中间带束层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中间带束层的宽度,宽度差的范围为0~10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中间带束层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中间带束层和两个所述第三边部带束层的总和,宽度差的范围为0~10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中间带束层与所述第一边部带束层、所述第三中间带束层与所述第三边部带束层、所述第四中间带束层与所述第四边部带束层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的范围为-2~6mm。
本实用新型中的轮胎带束层结构,设置了四层中间带束层以及多个边部带束层,且带束层结构整体相对于胎面中心线对称,这种结构形式可以增强胎冠的整体刚度,还可以增强胎冠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减小轮胎在运行过程中的变形,从而提升轮胎的负荷能力和抗冲击性能,同时又可以减小带束层结构间的剪切应力,有效改善胎肩高速耐久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轮胎带束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胎面,2、胎体,3、第一中间带束层,4、第二中间带束层,5、第三中间带束层,6、第四中间带束层,7、第一边部带束层,8、第三边部带束层,9、第四边部带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所示的是一种轮胎带束层结构,位于胎面1和胎体2之间,带束层结构包括中间带束层和边部带束层,中间带束层包括贴合设置于胎体2上的第一中间带束层3、贴合于第一中间带束层3外端面的第二中间带束层4、贴合于第二中间带束层4外端面的第三中间带束层5以及贴合于第三中间带束层5外端面的第四中间带束层6,边部带束层包括设置于第一中间带束层3两边的两个第一边部带束层7,设置于第三中间带束层5两边的两个第三边部带束层8,设置于第四中间带束层6两边的两个第四边部带束层9,带束层结构整体沿胎面1中心线对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449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倾转翼陆空两用飞机
- 下一篇:一种滚珠式箱包滚轮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