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快速回收透明土中孔隙溶液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46087.2 | 申请日: | 2015-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21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齐昌广;刘干斌;王艳;邓岳保;范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回收 透明 孔隙 溶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回收透明土中孔隙溶液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采用低粘滞性的混合液体配制而成的透明土中孔隙溶液的回收技术和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传统土体的非透明性,不可能连续观测到土体内部任意点的变形情况,然而随着透明土的出现及其在岩土工程物理模拟试验中的应用,使得观测内部的土体变形和土体内部构筑物的变形成为可能。透明土是由透明的固体颗粒和折射率相匹配的孔隙溶液组成,当前学术文献记载的组成透明土的所用固体颗粒和孔隙溶液如图1所示。透明土已被用来研究一些岩土工程中的机理问题,如渗流、浅基础和深基础等。之后,为了研究透明土体-结构物间的相互作用,又发展了一个非侵入测量透明土内部变形的系统。因此,透明土在工程机理的研究中已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透明土的应用实验中,最难的是如何配置透明性较好的透明土,它的配制过程一般相当缓慢。从图5中可以看出,所用的配制透明土的孔隙溶液(除家族3外)均是由2种化学用油按照一定的质量比或体积比配制而成的,化学用油的密度一般均小于水体的密度。当前市场中,单位重量的固体颗粒的价格不足单位重量孔隙溶液价格的十分之一,故透明土的配制价格是由孔隙溶液的价格决定的,另外,透明土是一次性的,不具备多次使用的特性,故当前使用透明土的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如果能够重新回收利用试验完毕后的透明土中的孔隙溶液将会降低透明土实验的成本。然而,目前在透明土的试验过程中,还没有一种有效的回收再利用透明土中孔隙溶液的设备或方法。
因此,目前亟需寻求一种即能降低实验成本,又能循环利用透明土中孔隙溶液的快速回收装置或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快速回收透明土中孔隙溶液的装置。
一种快速回收透明土中孔隙溶液的装置,包括:厚壁容器、密封圈、受力盘、导管和孔隙溶液容器;厚壁容器是透明的,密封圈与受力盘紧密牢固连接,压入到厚壁容器后与厚壁容器内侧呈封闭接触,可在竖向压力下沿厚壁容器内侧滑动;受力盘中开设溢出口,溢出口直接与导管连接,导管的另一端深入到孔隙溶液容器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对当前实验中所配置的透明土在使用完毕后进行分离,将配置的透明土的原材料分别提取出来,使得透明土的原材料得到了回收再利用,大大避免了材料浪费,节省了实验成本。
本实用新型在对透明土中孔隙溶液回收的同时,也间接地把透明土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去,使其也可得到回收再利用,进一步避免了材料浪费,节省了实验成本。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回收的孔隙溶液可以直接作为下一个透明土模型制作,无需再次重新配置折射率相匹配的孔隙溶液,节省了配制透明土的时间。
可对本实用新型所回收的孔隙溶液进行蒸馏分离,将孔隙溶液中的各混合液体逐个分离出去,即可用于新的孔隙溶液的制配,也可用于其它实验的需要,使得实验材料得到重新和充分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快速回收透明土中孔隙溶液的装置;
图2是图1中的A-A截面示意图;
图3是密封圈和受力盘的连接剖面详图;
图4是透明土固体颗粒和孔隙溶液的分离示意图。
图5是透明土的组成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固体颗粒;2—颗粒容器;3—滑行槽;4—滑动开孔盘;5—多球轴承;6—固定轨道;7—圆柱孔;8—固定开孔盘;9—圆锥孔;10—孔隙溶液;11—透明土容器;12—棱形侧壁;13—溶液出口;14—溶液导槽;15—螺杆;16—凹扣;17—凸扣;18—底部支座;19—螺栓;20—螺杆孔;21—旋转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将结合较佳实施例进行描述,但应知道,并不表示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实施例中。相反,本实用新型将涵盖可包含在有附后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替换物、改进型和等同物。
参照图1,一种快速回收透明土中孔隙溶液4的装置是由厚壁容器1、密封圈5、受力盘6、导管9和孔隙溶液容器10组成的。采用有机玻璃制作直径=200mm、高度=400mm、壁厚=20mm的半开口厚壁容器1,采用有机玻璃制作外径=10mm,内径=8mm、长度=700mm的导管9,将导管9插入到受力盘6中部的溢出口8中,制作直径=100mm、高度=200mm、壁厚=10mm的半开口孔隙溶液容器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460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