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反光吸顶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46992.8 | 申请日: | 2015-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6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周树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朗格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4 | 分类号: | F21S8/04;F21V7/00;F21V2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王震秀 |
地址: | 315301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光 吸顶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顶灯,特别是一种内反光吸顶灯。
背景技术
目前,在日常生活中,吸顶灯已经深入千家万户的生活中,但目前市场中的吸顶灯一般均发散光设计,光度不够,因此在同等耗电量的情况下,如何使单位面积内受光强度增加是需要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同等耗电量情况下单位面积内受光强度增加的、设计合理的、结构简单的内反光吸顶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按如下方式实现的:设计一种内反光吸顶灯,其由罩圈、透光罩、密封圈、底壳、A反光板、B反光板、灯座、接线器和过线圈组成;罩圈与透光罩套接在一起并固定在底壳上;密封圈安装在底壳的环形内壁顶部;A反光板、B反光板、灯座与接线器安装在底壳内表面上;过线圈安装在底壳内表面上设有的过线孔上。
所述底壳上环设有三个A固定柱,罩圈上设有与A固定柱相配合的B固定柱。
所述灯座底部设有一L型安装部,L型安装部上设有两个安装孔。
所述A反光板截面呈U型。
所述B反光板截面呈L型。
所述A反光板、B反光板、灯座设置在一条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对吸顶灯内增加了反光板的设计使光照效果在增加,光强度增加,且设计,结构合理,方案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罩圈的内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灯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内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罩圈2透光罩3密封圈
4底壳5A反光板6B反光板
7灯座8接线器9过线圈
10环形内壁11过线孔12A固定柱
13B固定柱14L型安装部15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内反光吸顶灯,其由罩圈1、透光罩2、密封圈3、底壳4、A反光板5、B反光板6、灯座7、接线器8和过线圈9组成;罩圈1与透光罩2套接在一起并固定在底壳4上;密封圈3安装在底壳4的环形内壁10顶部;A反光板5、B反光板6、灯座7与接线器8安装在底壳4内表面上;过线圈9安装在底壳4内表面上设有的过线孔11上。
所述底壳4上环设有三个A固定柱12,罩圈1上设有与A固定柱12相配合的B固定柱13。
所述灯座7底部设有一L型安装部14,L型安装部上设有两个安装孔15。
所述A反光板5截面呈U型。
所述B反光板6截面呈L型。
所述A反光板5、B反光板6、灯座7设置在一条直线上。
在使用时,首先将灯接入灯座7内,并通电,发光后,光照射到A反光板5和B反光板6上后会反射加强,进而达到光照效果在增加,光强度增加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朗格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朗格照明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469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顶灯
- 下一篇:一种低成本微纳一体化结构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