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旋状实验教学用试管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48576.1 | 申请日: | 2015-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39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国坤 |
主分类号: | B01L9/06 | 分类号: | B01L9/0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江 |
地址: | 262700 山东省潍坊市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状 实验教学 试管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旋状实验教学用试管架,属于教学用具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代教学中,试管在生物、化学等学科中是必不可少的实验用具,存放试管的试管架由于其对试管的存放保护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般的试管架为一排或几排带通孔的管架,由于其设置简单,在取放过程中容易与试管产生碰撞造成试管的损坏;尤其是当多排管架时,由于其阶梯状排列,在取用后排的试管时容易与前排的试管碰撞,造成试管的破损;而且清洗后的试管在试管架上倒立时,水分会通过试管架流到实验台上,对实验台甚至是其他实验用具造成污染。
现有的试管架还存在着占地面积大,试管干燥时间长等缺点,不利于实验教学的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螺旋状实验教学用试管架,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试管取用方便,不会造成试管的损坏,减少试管的干燥时间和不会对试管造成污染的优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螺旋状实验教学用试管架,包括圆柱状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设有圆环状的沟槽,沟槽上滑动连接有螺旋状的管架,管架的为一截面为带缺口的圆环状架体,管架包括上管架部,上管架部螺旋向下延伸直至下管架部,上管架部和下管架部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管架内设有若干个试管孔,试管孔包括圆柱状的上试管孔,上试管孔的下方延伸有截面为梯形的下试管孔,下试管孔的下方连接有出水道,出水道为一直径不变的圆管状通道,出水道由上管架部向下管架部向下倾斜设置,出水道的出口位于下管道部的底部。
以下是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所述沟槽为一截面为梯形的环状槽,其包括垂直设置的内沟槽,内沟槽的底部延伸有下沟槽,下沟槽从内沟槽一侧向下倾斜设置,下沟槽的另一端延伸有垂直设置的外沟槽,内沟槽和外沟槽上均设有滑轨。
所述外沟槽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通孔,相邻通孔的距离小于上管架部和下管架部之间的间距。
所述外沟槽的外部连接有环状的出水槽,出水槽包括截面为长方形的上出水槽,上出水槽的下端延伸有截面为圆弧形的下出水槽。
所述出水槽的外壁连接有贯穿底座并延伸到外端的出水管。
所述管架的底部设有与沟槽上滑轨相对应的滑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在同样存放相同数量的试管时占地面积小;通过旋转方式,使试管的取用更加方便;螺旋状排列而不是一般的阶梯状排列,在取用试管时不会对其他试管造成碰撞,不会造成试管的损坏;试管孔的形状设计可以使试管清洗倒置后水分更容易流出,减少了试管的干燥时间,且保持了试管的清洁。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管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座,11-沟槽,111-内沟槽,112-下沟槽,113-外沟槽,12-出水槽,121-上出水槽,122-下出水槽,13-通孔,2-管架,21-上管架部,22-下管架部,23-试管孔,231-上试管孔,232-下试管孔,24-出水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螺旋状实验教学用试管架,包括圆柱状的底座1,底座1上表面设有圆环状的沟槽11,沟槽11上滑动连接有螺旋状的管架2,管架2为一截面为带缺口的圆环状架体,管架2包括上管架部21,上管架部21螺旋向下延伸直至下管架部22,上管架部21和下管架部22之间具有间隙;
管架2内设有若干个试管孔23,试管孔23包括圆柱状的上试管孔231,上试管孔231的下方延伸有截面为梯形的下试管孔232,下试管孔232的下方连接有出水道24,出水道24为一直径不变的圆管状通道,出水道24由上管架部21向下管架部22向下倾斜设置,出水道24的出口位于下管道部22的底部。
沟槽11为截面为梯形的环状槽,其包括垂直设置的内沟槽111,内沟槽111的底部延伸有下沟槽112,下沟槽112从内沟槽一侧向下倾斜设置,下沟槽112的另一端延伸有垂直设置的外沟槽113,内沟槽111和外沟槽113上均设有滑轨。
外沟槽113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通孔13,相邻通孔13的距离小于上管架部21和下管架部22之间的间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国坤,未经张国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485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对称翼缘板型H钢翻转用卡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