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绝缘子串的减震间隔棒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49288.8 | 申请日: | 2015-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84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司佳钧;刘彬;朱宽军;展雪萍;牛海军;张军;刘胜春;刘臻;张立春;刘龙;尹泉;江良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G7/14 | 分类号: | H02G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绝缘子 减震 间隔 | ||
1.一种绝缘子串的减震间隔棒,所述绝缘子串包括三角板(1)、设置在所述三角板(1)两端竖直设置的由绝缘子串(2)、连扳(3)和挂板(4)串接而成的II字形绝缘子串组件和水平方向上连接所述绝缘子串(2)的水平连接构件(23),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连接构件(23)为两个T形连接件通过减震构件(5)连接组成的中字形构件;
所述水平连接构件(23)两端设有与所述绝缘子串(2)活动连接的连接组件(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板(1)的两个底角分别设有与其表面垂直设置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连有所述绝缘子串(2)的耳板(7)相连;
所述耳板(7)两端分别设置凹槽,所述凹槽的开槽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凹槽两侧壁沿同一水平线方向分别设有通孔;所述凹槽通过螺栓分别与所述连接孔和绝缘子串(2)上端的固定件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串(2)由首尾相连的绝缘子(8)串接组成;
所述绝缘子(8)为倒置的伞状结构;其上端设有固定槽,下端设有凸头;所述固定槽和凸头相互配合;
所述绝缘子串(2)下端设有连接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扳(3)两端通过螺栓分别与固定板(9)相连;
设置在所述连扳(3)上下两端的固定板(9)分别与所述连接件和挂板(4)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板(4)为一端水平设有空心圆轴的板状结构,另一端水平设有开孔,所述开孔方向与空心圆轴的轴线方向垂直,所述空心圆轴中设置双头螺栓,所述双头螺栓两端由里至外依次设有垫圈、螺母和闭口销;所述挂板(4)和固定板(9)通过所述双头螺栓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串(2)径向设有均压环(10),所述均压环(10)通过支撑组件(11)与所述连扳(3)相连;
所述支撑组件(11)为由四根支撑杆组成的W型支撑件;所述支撑杆两端分别与均压环(10)和连扳(3)相连。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6)包括梯形板(14)、碗头挂板(12)和球头挂板(13);
所述梯形板(14)斜边边缘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连接杆(5)两端分别与其中一组对称设置的所述固定孔相连;所述梯形板(14)的直角端点设有连接所述碗头挂板(12)和球头挂板(13)的固定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碗头挂板(12)为一端设有空心圆轴的板状结构;另一端设有沿所述空心圆轴的轴向方向设置且与所述凸头相连的连接槽;
所述空心圆轴中设有穿过所述固定孔的双头螺栓,所述螺栓两端由里至外依次设有垫圈、螺母和闭口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内设有环形固定件(17),所述环形固定件(17)内设有与所述凸头连接的螺纹。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挂板(13)为一端设有空心圆轴的板状结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固定槽相连的连接头;
所述空心圆轴中设有穿过所述固定孔的双头螺栓,所述螺栓两端由里至外依次设有垫圈、螺母和闭口销。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构件(5)包括减震组件(16)和与所述减震组件(16)平行设置的减震弹簧(15);
所述T形连接件上设有与所述减震组件(16)和减震弹簧(15)两端连接的连接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16)包括插有I型杆(18)的固定套(19)和设置在所述固定套(19)外依次连接的阻尼橡胶(20)、运动件(21)和阻尼盖(22);
所述I型杆(18)和阻尼盖(22)上分别设有与所述连接孔相连的固定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件(21)和阻尼盖(22)之间设有摩擦片,所述摩擦片一面与所述运动件(21)固定,另一面与所述阻尼盖(22)内侧活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4928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