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肤效应电伴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49551.3 | 申请日: | 2015-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56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吴忠义;高敏;谢周峰;施蒋娟;孙超;卫文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汉华 |
主分类号: | H05B3/56 | 分类号: | H05B3/56;E02D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6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效应 电伴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工技术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肤效应电伴热装置。
背景技术
极寒的施工环境是不利于混凝土的灌装,但由于施工进度要求,必须克服环境因素继续施工,传统办法是通过蒸汽伴热处理,既难于自动化调节,且运行费用非常高和不便于地下施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集肤效应电伴热装置,能通过伴热电缆热传导并依托于钢筋笼的导热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集肤效应电伴热装置,包括钢筋笼、多根伴热电缆、多根伴热电缆套管、控制箱、供电装置及钢管封头;所述的多根伴热电缆套管绑扎于所述的钢筋笼上,所述的多根伴热电缆套管均匀分布在钢筋笼的周围,所述的多根伴热电缆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多根伴热电缆套管内,所述的伴热电缆与所述的伴热电缆套管同轴设置,并通过所述的钢管封头密封连接,所述的多根伴热电缆及多根伴热电缆套管分别有四根;所述的钢筋笼的上端设有承台,所述的钢筋笼及多根伴热电缆套管的上端位于所述的承台内,所述的控制箱设置在所述的承台上,位于所述的钢筋笼的上端一侧;所述的供电装置设置在所述的控制箱内,所述的多根伴热电缆延伸到所述的多根伴热电缆套管外并与所述的供电装置连接。
上述的集肤效应电伴热装置,其中,所述的伴热电缆套管的直径小于所述的钢筋笼的厚度。
上述的集肤效应电伴热装置,其中,所述的供电装置为蓄电池组或光伏组件转换电源。
上述的集肤效应电伴热装置,其中,所述的钢筋笼的中下部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的钢筋笼的上部为上宽下窄的圆台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现地下混凝土灌装环境温度的实时调节,在混凝土固化后打开密封封头,抽出的伴热电缆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集肤效应电伴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集肤效应电伴热装置的I-I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请参见附图1及附图2所示,一种集肤效应电伴热装置,包括钢筋笼1、多根伴热电缆2、多根伴热电缆套管3、控制箱4、供电装置5及钢管封头6;所述的多根伴热电缆套管3绑扎于所述的钢筋笼1上,所述的多根伴热电缆套管3均匀分布在钢筋笼1的周围,所述的多根伴热电缆2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多根伴热电缆套管3内,所述的伴热电缆2与所述的伴热电缆套管3同轴设置,并通过所述的钢管封头6密封连接,所述的多根伴热电缆2及多根伴热电缆套管3分别有四根;所述的钢筋笼1的上端设有承台11,所述的钢筋笼1及多根伴热电缆套管3的上端位于所述的承台11内,所述的控制箱4设置在所述的承台11上,位于所述的钢筋笼1的上端一侧;所述的供电装置5设置在所述的控制箱4内,所述的多根伴热电缆2延伸到所述的多根伴热电缆套管3外并与所述的供电装置5连接。
所述的伴热电缆套管3的直径小于所述的钢筋笼1的厚度。
所述的供电装置5为蓄电池组或光伏组件转换电源。
所述的钢筋笼1的中下部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的钢筋笼1的上部为上宽下窄的圆台形结构。
伴热电缆套管3的导热散热性优于钢筋笼材质。
伴热电缆2由蓄电池组5或光伏组件转换电源供电,通过控制箱4控制伴热电缆2的发热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现地下混凝土灌装环境温度的实时调节,在混凝土固化后打开密封封头,抽出的伴热电缆回收利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汉华,未经余汉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495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智能祭祀电路
- 下一篇:红外加热板的串联焊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