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下振动固井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50191.9 | 申请日: | 2015-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1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刘硕琼;尹宜勇;曲从锋;袁进平;任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33/13 | 分类号: | E21B33/13;E21B2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朱坤鹏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振动 工具 | ||
1.一种井下振动固井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振动固井工具包括:
电机振动组件(3),用于产生径向振动,电机振动组件(3)含有电机(308);
电池供电组件(2),用于为电机振动组件(3)供电,电池供电组件(2)含有电池(211b);
按压开关,用于开关电机振动组件(3),该按压开关与电机振动组件(3)和电池供电组件(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振动固井工具,其特征在于,电机振动组件(3)位于电池供电组件(2)的下方,该按压开关位于电池供电组件(2)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振动固井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按压开关包括动触头、静触头(210)和用于使动触头复位的复位部件,静触头(210)与电池供电组件(2)固定连接,静触头(210)位于所述动触头的下方,所述动触头能够上下往复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下振动固井工具,其特征在于,电池供电组件(2)包括本体(203)和筒形的上盖(202),上盖(202)固定于本体(203)的上端,上盖(202)的内壁设有安装环(217),电池(211b)设置于本体(203)内,静触头(210)的下端与电池(211b)的两级中的一极电连接,所述动触头插接于安装环(217),所述动触头通过线缆与电机(308)的两级中的一极电连接,电池(211b)的两级中的另一极通过线缆与电机(308)的两级中的另一极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下振动固井工具,其特征在于,本体(203)含有内筒和外筒,该内筒套设于该外筒内,多个电池(211b)设置于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所述动触头包括开关下杆(206)和插头(209),开关下杆(206)沿竖直方向设置,插头(209)固定于开关下杆(206)的下端,插头(209)位于安装环(217)的下方,开关下杆(206)密封插接于安装环(217),该内筒的上端与安装环(217)密封连接,该外筒的上部与上盖(202)的下端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井下振动固井工具,其特征在于,上盖(202)的上端内插接有筒形的胶塞座(1),胶塞座(1)的侧壁内插接有开关上杆(201),开关上杆(201)沿竖直方向设置,开关上杆(201)能够上下移动,开关上杆(201)的下端与开关下杆(206)的上端连接,当电机振动组件(3)处于关闭状态时,开关上杆(201)的上端露出胶塞座(1)的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振动固井工具,其特征在于,电机振动组件(3)包括密封壳体和配重块(319),电机(308)固定于该密封壳体内,电机(308)的输出轴沿竖直方向设置,电机(308)的输出轴朝下,配重块(319)固定于电机(308)输出轴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井下振动固井工具,其特征在于,配重块(319)设置在该密封壳体的下端外,该密封壳体和电机(308)的下端之间设有安装空腔(320),电机(308)的输出轴外套设有筒形的弹簧座(318)和筒形的旋转环(315),弹簧座(318)和旋转环(315)均设置在安装空腔(320)内,弹簧座(318)位于旋转环(315)的上方,弹簧座(318)与电机(30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旋转环(315)能够上下移动,旋转环(315)与弹簧座(318)之间设有推力弹簧(316),旋转环(315)与电机(308)的输出轴密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井下振动固井工具,其特征在于,旋转环(315)与该密封壳体的下端之间设有静环(313),静环(313)套设于电机(308)的输出轴外,静环(313)设置于该密封壳体内,静环(313)的下端与该密封壳体密封连接,静环(313)的上端设有环形突起,旋转环(315)的下端与该环形突起密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振动固井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振动固井工具还包括套筒(4),电机振动组件(3)和电池供电组件(2)均套设于套筒(4)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5019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平井防卡死压裂滑套
- 下一篇:防磨回接插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