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压大功率太阳能发电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50194.2 | 申请日: | 2015-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9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健;梅晓妍;李科伟;徐良林;曹波平;裘杭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绿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压 大功率 太阳能 发电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控制器,特别是涉及一种低压大功率太阳能发电控制器。
背景技术
太阳能控制器全称为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是用于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控制多路太阳能电池方阵对蓄电池充电以及蓄电池给太阳能逆变器负载供电的自动控制设备。
然而,目前市面上基本没有大电流的太阳能控制器,但是光伏市场特别是一些海外的地区对这个需求很大。现阶段很多公司都是多个小功率控制器并联使用来勉强达到大功率的要求,但是这样浪费了安装空间,同时对蓄电池组合负载的控制一致性也比较差,接线比较繁琐,成本也比较高,导致安全也产生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压大功率太阳能发电控制器,能够增大充电电流,提高使用功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低压大功率太阳能发电控制器,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并联的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MOS管和三极管,所述MOS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连接有电容,栅极与第一电阻的一端相连,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所述三极管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第二电阻,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连接有二极管;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还通过稳压管与所述MOS管的栅极相连;所述MOS管的漏极还与另一个充电电路中MOS管的漏极相连。
所述充电电路中的MOS管采用相同的规格。
所述太阳能发电控制器底部贴合有由多个齿形组成的纯铝型材散热器。
所述太阳能发电控制器底部还设有温控风扇。
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MOS管并联增大了充电电流,提高了控制器的使用功率,该电路可确保MOS管同时导通,避免了因单个MOS管通过大电流而导致击穿的情况发生;控制器的底部与散热片完美贴合,加上温控风扇,在保证完全散热的情况下,大大的增加了风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低压大功率太阳能发电控制器,如图1所示,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并联的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MOS管Q2和三极管Q1,所述MOS管Q2的源极和漏极之间连接有电容,栅极与第一电阻R3的一端相连,第一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第二电阻R5,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连接有二极管D1;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通过稳压管DR4与所述MOS管Q2的栅极相连;所述MOS管Q2的漏极还与另一个充电电路中MOS管Q4的漏极相连。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MOS管并联增大了充电电流,提高了控制器的使用功率,并联的MOS管的驱动电路的驱动电阻和放电电路独立分开,实现了多个MOS管在并联的情况下可同时导通,避免了因单个MOS管通过大电流而导致击穿的情况。所述充电电路中的MOS管采用相同的规格,最好是同一批次的,如此能够确保多个MOS管之间的一致调配性。
所述太阳能发电控制器底部贴合有由多个齿形组成的纯铝型材散热器,由于铝合金型材的导热性能好,因此,铝型散热器型材其结构均是由多个齿形组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散热效率,增大散热面积。所述太阳能发电控制器底部还设有温控风扇。由于底部散热片完美的贴合,加上温控风扇,可以在保证完全散热的情况下,大大的增加了风扇的使用寿命。
不难发现,本实用新型具有低压大功率,安全系数高、电流大、负载个数少、对蓄电池组合负载的控制一致性比较好、成本少、接线方便、便于安装等优点。为蓄电池提供最佳的充电电流和电压,快速、平稳、高效的为蓄电池充电,并在充电过程中减少损耗、尽量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保护蓄电池,避免过充电和过放电现象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绿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绿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501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插入行李箱充电的保护套
- 下一篇:一种STATCOM控制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