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稀硫酸中油气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51111.1 | 申请日: | 2015-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86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林贞军;蒋自明;代长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中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C01B17/90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陶红 |
地址: | 6293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硫酸 油气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硫酸法烷基化的回收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稀硫酸中油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烷基化装置是以液化气中的烯烃及异丁烷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烯烃与异丁烷反应,生产烷基化油的碳四气体加工装置。以液体酸为催化剂的烷基化工艺可分为硫酸烷基化和氢氟酸烷基化,两种工艺都为成熟的技术,目前,在国内还是以硫酸法为主,氢氟酸由于操作危险性太大,已逐渐被淘汰或改造成硫酸法工艺。
硫酸法烷基化后从酸沉降罐中排出稀硫酸中,硫酸浓度通常为90%,其中水含量为2%-5%,烃类为3%-5%。烷基化装置的酸耗每吨烷基化油大约在77-102千克之间,那么一个年产100千吨烷基化油的装置,一年将消耗近10千吨的硫酸,并产生几乎同样数量的稀硫酸,这么多的稀硫酸当然不能直接排放,这样,稀硫酸的回收利用则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现有的硫酸回收装置,不仅只能回收到硫酸,而且回收率低,对于稀硫酸中富含的烃类物质无法有效回收,同时硫酸回收装置结构复杂,而且投资费用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硫酸法烷基化处理后的稀硫酸回收处理的问题,提供一种稀硫酸中油气回收装置,有效提升稀硫酸中硫酸的浓度,解决稀硫酸处理问题,同时能回收稀硫酸中的烃类物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稀硫酸中油气回收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预热器、换热器和反应加热釜,预热器通过管道与烷基化酸沉降罐连接,反应加热釜的加热釜液相出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换热器的夹套和预热器的夹套,预热器的夹套出口通过第一输送泵与硫酸处理装置连接;反应加热釜的加热釜液相出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油气冷却器、气液缓冲分离罐,气液缓冲分离罐的气相出口通过压缩机与气相吸入闪蒸罐连接,气液缓冲分离罐的液相出口通过第二输送泵与液相吸入闪蒸罐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烷基化酸沉降罐还通过管道直接与气液缓冲分离罐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反应加热釜包括卧式结构的釜体,釜体内设置有加热元件;釜体内壁底部从稀硫酸入口一侧至加热釜液相出口一侧依次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高度依次降低的折流挡板,且每两个折流挡板中按由高到低的顺序,第一个折流挡板的底部设置有导流槽或第二个折流挡板的底部设置有导流槽。
优选地,每两个折流挡板中按由高到低的顺序,第一个折流挡板的底部设置有导流槽且第二个折流挡板的顶部设置有导流槽,或者第一个折流挡板的顶部设置有导流槽且第二个折流挡板的底部设置有导流槽。
优选地,所述的釜体内壁底部从稀硫酸入口一侧至加热釜液相出口一侧依次间隔设置有四个高度依次降低的折流挡板,包括第一折流挡板、第二折流挡板、第三折流挡板和第四折流挡板,其中第一折流挡板和第三折流挡板的底部设置有导流槽。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折流挡板和第四折流挡板的顶部设置有导流槽。
优选地,所述的导流槽为V型槽,V型槽的夹角为90°。
优选地,所述的稀硫酸入口处安装有入口管,入口管伸入釜体内,且入口管的上部管壁上设有分液口。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输送泵和第二输送泵均为离心泵。
优选地,所述的硫酸处理装置包括稀硫酸罐和浓硫酸去烷基化反应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稀硫酸中油气回收装置,通过设置有预热器和换热器组成的预热装置,以及反应加热釜,使得稀硫酸经过预热后,在反应加热釜中发生硫酸酯分解为烯烃和硫酸的可逆反应,有效减少稀硫酸中硫酸酯的含量,硫酸浓度由90%提升至93%-95%,硫酸回收再利用;而稀硫酸中溶解的油气通过减压、升温,挥发出来,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稀硫酸中油气回收装置。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反应加热釜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折流挡板主视图,其中(A)为第一折流挡板主视图,(B)为第二折流挡板主视图,(C)为第三折流挡板主视图,(D)为第四折流挡板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中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中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511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温式搪玻璃反应罐
- 下一篇:一种用于合成树脂加工的内外盘管反应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