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逆作法中取土口处构建混凝土结构的模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51509.5 | 申请日: | 2015-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9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马跃强;龙莉波;章谊;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36 | 分类号: | E04G11/36;E04G11/48;E04G11/50;E04B5/32;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作法 中取土口处 构建 混凝土结构 模板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逆作法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逆作法中取土口处构建混凝土结构的模板系统。
背景技术
地下工程施工或深基坑工程施工可分为顺作法和逆作法两种,顺作法施工通过设置水平支撑以及挡土结构围护基坑稳定,挖土至设计深度后自下而上施工地下主体结构部分;逆作法是先沿建筑物地下室轴线施工地下连续墙或其他支护结构,作为底板封底之前承受上部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的支撑,然后施工地面一层的梁板结构作为地下连续墙的支撑,随后逐层向下开挖土方和浇筑各层地下结构,直至底板封底;相比顺作法,逆作法因其在控制基坑变形、减少材料浪费、文明施工以及克服施工场地狭小等方面表现出的优势而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两墙合一”逆作法施工中,地面一层梁板结构一般采用明挖法施工,地面一层梁板结构以下均采用暗挖法施工,通过人力开挖与基坑水平运土,然后由设置在基坑两端的取土口专用取土设备,将挖出的土方提升装车并外运;为了满足结构受力以及水平力有效传递的要求,上述取土口大小一般在150m2左右,底板及各层梁板结构施工完成后,取土口需回筑施工以完成地下主体结构整体的施工;一般是在结构柱回筑完成后由下向上逐层连接梁板结构,完成取土口的楼板补全施工;此时,一层楼板混凝土浇筑并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需以该层楼板作为施工上一层楼板的支撑,而楼板的混凝土浇捣养护需要占用较长的时间,采用这种施工方法进行取土口的楼板补全施工耗费时间长,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逆作法施工中,取土口处需逐层搭设模板支架并逐层浇筑楼板混凝土,而混凝土的凝结需要占用大量时间,从而拖沓工程进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逆作法中取土口处构建混凝土结构的模板系统,用于浇筑地下各层楼板的模板组件通过吊筋固定于吊挂钢梁上,并通过吊挂钢梁架设于顶层,能够实现多个模板组件的定位,拆装容易,操作快捷方便;而且,由于模板系统一次性搭设完成,因此,能够利用其完成地下各层楼板连接处混凝土结构的一次性浇筑施工,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施工工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逆作法中取土口处构建混凝土结构的模板系统,用于对地下主体结构的取口土进行回筑施工,包括平行设置于地下主体结构的顶层且架设于所述取土口两侧的至少两根吊挂钢梁,相邻两根所述吊挂钢梁之间通过连接梁固接并形成一稳定的框架结构;每根所述吊挂钢梁上连接至少两组吊筋;所述取土口内沿纵向排列的若干模板组件依次与所述吊筋活动连接;所述模板组件与位于其两侧的所述地下主体结构的结构柱相抵,且每个所述模板组件的上表面与相对应的所述地下主体结构的楼板的下表面平齐。
优选的,所述模板组件包括支撑架体,及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体上的模板,所述吊筋依次贯穿各层所述模板组件,所述模板组件通过扣件连接于所述吊筋上。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体由若干平行设置的双槽型钢梁或双内卷槽钢构成,所述双槽型钢梁由两根槽钢相向设置并由固定块焊接于一体,且两根所述槽钢的腹板构成一用于贯穿所述吊筋的孔隙,所述双内卷槽钢为纵截面呈C形的槽钢,且所述双内卷槽钢的腹板设有若干贯穿所述吊筋的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体还包括若干平行排列的钢次梁,所述钢次梁与所述双槽型钢梁或双内卷槽钢交错设置。
优选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双槽型钢梁的孔隙或双内卷槽钢的安装孔内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具有一内径与所述吊筋外径相配合的通孔。
优选的,顶端设有外螺纹的所述吊筋贯穿所述吊挂钢梁并由双螺母拧紧,所述双螺母与所述吊挂钢梁之间还设有垫片。
优选的,所述吊挂钢梁为箱型钢梁或工字钢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515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