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充电安全远程控制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51540.9 | 申请日: | 2015-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4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宋鹤林;沈宋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鹤林;沈宋衍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G07F15/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丁浩秋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车 充电 安全 远程 控制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充电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车充电安全远程控制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电动车数量迅猛发展,目前电动车充电往往由于不能很好把握时间而造成电动车电瓶的损伤,严重的甚至会引发火灾等事故,而目前投币式充电装置和可加装的自定义延时插座大多仅采用延时断电的方式,方式简陋,不易控制,无法真正实现充电的最优化。
现有的电动车充电多是人为控制充电时间,无法把握断电的最佳时机。而投币式快速充电装置仅是以投币多少来计时,从而控制断电的时间。另有自定义延时插座也是从仅时间角度上来控制充电时长。现有的几种充电方式均不太理想,人为断电最无法保证电瓶安全,可能出现几天不断电的情况,事故多发皆由此生;投币式快速充电装置多采用大电流加反脉冲的工作原理,本身对电瓶即有损害,且充电时长不一定是最佳时间,多适用于车无电且急需用电的情况;自定义延时插座由于需在插座上另加延时插座,在公共场所容易被偷,且延时也无法针对电瓶电量情况而自动确定。
有些小区的管理者为了解决居民电动车充电难的问题,就给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处统一安装电源插座供居民充电,但这样又出现了每天大量的电动自行车充电产生的电费的收取和对电动车同一管理等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居民小区电动车充电问题势在必行,有必要提供一种智能化的电动车充电管理、远程控制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车充电安全远程控制管理系统,该系统既可以对电动车充电进行统一的集中管理,又可以通过终端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动车充电安全远程控制管理系统,包括主机,所述主机包括控制模块、显示屏和电源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无线通信模块,所述主机上设置有包括主机信息的二维码,终端设备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主机信息和验证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主机通信;所述电源控制模块包括具有通断功能的元件和用于检测负载电流的负载检测电路,所述负载检测电路连接至多个充电插座;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报警装置。
优选的,还包括多个双色LED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充电插座对应。
优选的,所述具有通断功能的元件为可控硅或者继电器。
优选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还连接后台服务器。
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还连接二维码生成模块,所述二维码生成模块生成的二维码通过显示屏显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可以通过手机APP扫描主机上的二维码来实现远程控制,主机可以对多个电源插座进行管理,能同时给多个电动车充电,当充电完毕能够通过APP切断充电电源,还可以进行付费、充值等费用管理操作。
2、还包括可以与后台服务进行实时通信的通信模块,可以通过后台服务进行监控,对小区内的电动车充电进行统一的集中管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充电安全远程控制管理系统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电动车充电安全远程控制管理系统,包括主机,主机包括控制模块、显示屏、报警器、可控硅、无线通信模块、5个双色LED指示灯和用于检测负载电流的负载检测电路,主机上设置有包括主机信息的二维码,终端设备(例如智能手机)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主机信息和验证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主机通信。
显示屏和报警器分别与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5个控制通断的可控硅和5个双色LED指示灯,每个可控硅连接负载检测电路,负载检测电路连接5个插座。5个双色LED指示灯,其中红灯显示表示正在充电,绿灯显示表示充电完成,双色同时显示表示已经连接充电器但是还未扫描二维码进行远程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鹤林;沈宋衍,未经宋鹤林;沈宋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515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气轮机燃烧室头部配气冷却结构
- 下一篇:安装可靠的变压器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