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厨余垃圾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52395.6 | 申请日: | 2015-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5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张莉;王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E03C1/266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8 | 代理人: | 廖曾 |
地址: | 618000 四川省德阳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垃圾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厨垃圾处理、资源回收再利用、节能环保等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厨余垃圾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提倡节能环保,而在厨房之中,厨余垃圾是一大不容忽视的环保问题。厨余垃圾含有极高的水分与有机物,很容易腐坏,产生恶臭。厨余垃圾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做菜时产生的垃圾,如肉的边角,菜的根,叶等,一种是吃完饭后产生的食物残余。而对于厨余垃圾的处理,目前为止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大多数人选择将厨余垃圾倒进垃圾桶或者下水道。经过短暂时间,厨余垃圾即开始腐败,滋生细菌,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大困扰。如果将厨余垃圾倒进下水道,甚至容易通过下水道渗透而污染地下水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新型厨余垃圾处理系统,解决现有厨余垃圾不能实时处理,易造成恶臭、滋生细菌并污染地下水体的不足之处,而设计一种可实时有效的对厨余垃圾进行资源化的处理,在得到可资源再利用的产成品的同时,避免出现恶臭、滋生细菌、污染地下水体等环境污染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厨余垃圾处理系统,包括水槽主体及设置在水槽主体下部的挤压过滤器,所述挤压过滤器的进料口通过通管与水槽主体的出水口连接。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挤压过滤器上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与挤压过滤器内部挤压器相连接的轮轴及设置在轮轴上的轮盘。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挤压过滤器上还设置有出料口装置。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挤压过滤器为柱状体结构。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破碎机,所述破碎机包括破碎机主体和入料段结构,所述水槽主体的出水口通过入料段结构与破碎机主体连接,所述破碎机主体的出料口通过通管与挤压过滤器的进料口连接。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入料段结构为空心柱体结构,且入料段结构的入料口与水槽主体的出水口连接。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入料段结构至少为1个。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破碎机主体呈柱状体结构,且入料段结构与破碎机主体呈T字型连接设置。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入料段结构与破碎机主体采用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水槽主体上还设置有水龙头组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厨余垃圾不能实时处理,易造成恶臭、滋生细菌并污染地下水体的不足之处,而设计一种可实时有效的对厨余垃圾进行资源化的处理,在得到可资源再利用的产成品的同时,避免出现恶臭、滋生细菌、污染地下水体等环境污染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可将挤压产生的固体厨余垃圾为一种放心、天然的有机饲料,可直接用于小动物的喂养。
本实用新型可将资源高效再利用,彰显节能环保的生活理念,其低碳环保的特性,可最大限度的避免厨余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采用粉碎、挤压相结合的厨余垃圾处理模式,可最大限度的保存有机废弃物,制成可被小动物直接食用的有机饲料,同时将挤压出来的污水通过污水管道排出,避免出现细菌滋生的情况发生,影响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其中,1-出水头,2-控制阀主体,3-水槽主体,4-破碎机主体,5-挤压过滤器,6-出料口装置,7-电源线,8-轮盘,9-入料段结构,10-通管,11-轮轴,12-控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新型厨余垃圾处理系统,解决现有厨余垃圾不能实时处理,易造成恶臭、滋生细菌并污染地下水体的不足之处,而设计一种可实时有效的对厨余垃圾进行资源化的处理,在得到可资源再利用的产成品的同时,避免出现恶臭、滋生细菌、污染地下水体等环境污染的情况发生,如图1所示,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包括水槽主体3及设置在水槽主体3下部的挤压过滤器5,所述挤压过滤器5的进料口通过通管10与水槽主体3的出水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523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重金属的固体废弃物的预处理装置
- 下一篇:空调清洗防水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