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USB插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52835.8 | 申请日: | 2015-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06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徐流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雅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5 | 分类号: | H01R13/405 |
代理公司: | 广东莞信律师事务所 44332 | 代理人: | 曾秋梅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usb 插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SB插头结构。
背景技术
USB(U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也是一种输入输出界面技术规范,被广泛应用于个人计算机和移动装置等信息通讯产品。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USB插头的应用越来越广泛,USB在电子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有技术中的USB插头一般包括铁壳、端子和插入组件,端子插设于插入组件上,整个插入组件连同其上的端子一同插设于铁壳内,组装完成后,还需要在铁壳外成型外模,但是,现有技术中的USB插头中,外模与铁壳无法实现紧密贴合,从而容易导致铁壳或外模裂开,进而导致USB插头的寿命减短。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USB插头结构,其独特的结构特点使得在成型外模时,塑胶会从外壳进入,进而包住外壳,防止外壳裂开,并使外模和外壳无缝接合,成一整体,从而延长USB插头结构的使用寿命,并增加该插头结构的美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USB插头结构,其独特的结构特点使得在成型外模时,塑胶会从外壳进入,进而包住外壳,防止外壳裂开,从而延长USB插头结构的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USB插头结构,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插入组件和端子,所述端子插入所述插入组件,所述插入组件连同其上的端子一同插入所述上壳体内,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配合连接,所述上壳体的下表面和/或下表面上设置有贯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USB插头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上壳体包括上侧壁、下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所述上侧壁、所述下侧壁、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共同形成容置空间,所述上侧壁的长度、所述前侧壁的长度和所述后侧壁的长度均大于所述下侧壁的长度,所述下壳体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卡接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USB插头结构的一种改进,在长度方向上,所述前侧壁的超出所述下侧壁的部分设置有第一缺口和第一通孔,所述后侧壁的超出所述下侧壁的部分设置第二缺口和第二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USB插头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上侧壁的超出所述下侧壁的部分向右延伸有第一挡片,所述第一挡片包括基体部和伸出部,所述基体部的一端与所述上侧壁连接,所述基体部的另一端与所述伸出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USB插头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下壳体包括底壳和从所述底壳的两侧向上伸出的第一延伸片和第二延伸片,两个所述第一延伸片分别嵌入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内,两个所述第二延伸片的外侧均设置有凸起扣,两个所述凸起扣分别扣入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USB插头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底壳的右侧还向上延伸有第二挡片和第三挡片,所述第二挡片设置为两块,两块所述第二挡片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挡片的两侧,所述第二挡片的末端靠近所述基体部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USB插头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三挡片包括连接部和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的一侧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伸出部位于所述弧形部内,所述弧形部的一端延伸有凸起部,所述弧形部的另一端设置有U形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USB插头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插入组件包括主体部和压块部,所述压块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可供所述端子通过的容置槽,所述压块部的下表面上与所述容置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弧形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USB插头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主体部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下侧壁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可插入所述第三通孔内的凸柱。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SB插头结构,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插入组件和端子,端子插入插入组件,插入组件连同其上的端子一同插入上壳体内,上壳体和下壳体配合连接,上壳体的下表面和/或下表面上设置有贯通孔,在成型外模时,塑胶会从该贯通孔注入,包住外壳,防止外壳裂开,并使外模和外壳无缝接合,成一整体,从而延长USB插头结构的使用寿命,并增加该插头结构的美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
1-上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雅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雅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528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挡圈式满装圆柱滚子轴承
- 下一篇:一种新型齿轮轴耐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