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偏心轴的加工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53973.8 | 申请日: | 2015-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43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俞小勇;郭政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万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0 | 分类号: | B23Q3/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景丰强;张群 |
地址: | 315207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心 加工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偏心轴的加工工装。
背景技术
偏心轴不但能传递自转同时还能传递公转,便于调节轴与轴之间的中心距,因此,偏心轴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泵等领域中。如图1所示,轴100的第一端a与第二端b不同轴。由于偏心轴的两轴线平行而不重合,无法采用常规的加工工装进行表面磨削或的加工。
申请公布号为CN104476388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偏心轴磨削卡具》(申请号:201410661485.9)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大端偏心定位盘、小端偏心定位盘和定位销,工件通过定位销安装在大端偏心定位盘和小端偏心定位盘上,大端偏心定位盘上设置有装卡工件的第一对顶尖装卡装置,小端偏心定位盘上设置有装卡工件的第二对顶尖装卡装置,第一对顶尖装卡装置与第二对顶尖装卡装置相对应设置,其轴心与工件之间设置有与工件本身的偏心量相同、方向相反的偏心量。上述结构采用对顶尖装卡,利用卡具本身的偏心量抵消被加工面轴心与机床回转中心之间的偏心量,使被加工表面轴心与旋转轴线重合,被加工表面轴心与机床回转中心之间的偏心量被抵消,实现对所加工轴母线的高精度磨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同样能抵消被加工面轴心与机器回转中心之间偏心量的偏心轴的加工工装。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偏心轴的加工工装,包括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转动设置有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及拨杆,所述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间隔并相对布置,所述第一定位件的端部成型为锥形的第一尖端,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件的端部成型为锥形的第二尖端且该第二尖端与第一尖端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定位件上脱卸式设置有一能抵消被加工面轴心与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回转中心之间偏心量的夹具,所述拨杆靠近第一定位件设置并能带动夹具随第一定位件同步转动,所述夹具与第二定位件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偏心轴的空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具的一端开有与第一尖端相匹配的锥形孔,所述夹具的另一端开有供偏心轴的一端插入的插孔,该插孔与锥形孔之间偏心布置且其偏心量与偏心轴的偏心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采用上述结构,夹具可消除偏心轴的被加工面轴心与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回转中心之间的偏心量,从而加工出高精度的偏心轴。
更进一步的,所述夹具的侧壁上开有与插孔相连通的螺纹孔,该螺纹孔内连接有一螺杆,该螺杆外端连接有蝶形螺母。将偏心轴的一端插入插孔后,旋紧螺杆,使螺杆的一端与偏心轴的侧面相抵,可以对偏心轴进行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加工工装还包括能同步转动的第一转盘、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间隔并相对布置于基座上,所述第一定位件设于第一转盘上,所述第二定位件设于第二转盘上。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可通过电机驱动,从而带动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进行稳定转动。
优选地,所述拨杆靠近第一定位件设于第一转盘上,所述拨杆的外端与蝶形螺母相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加工工装,使用时,将第一定位件插入夹具的锥形孔中,将偏心轴的一端插入夹具的插孔中并通过螺杆锁紧,偏心轴的另一端具有与第二定位件相匹配的定位孔,拨杆与夹具上的蝶形螺母相抵并与第一定位件同步转动,机器运行时,拨杆拨动蝶形螺母,使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夹具及偏心轴同步转动,从而进行的加工,使用极为方便;由于夹具上锥形孔与插孔之间偏心布置且其偏心量与偏心轴的偏心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而消除了偏心轴的被加工面轴心与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回转中心之间的偏心量,从而提高了偏心轴的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待加工偏心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的偏心轴的加工工装包括基座1、第一转盘2、第二转盘3、第一定位件4、第二定位件5、拨杆6及夹具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万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万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539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偶氮类有机染料水溶液的喷雾干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制备钛酸锶粉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