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烟气动传感器、气流处理装置及电子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54370.X | 申请日: | 2015-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30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钟强;孙利佳;刁海丰;林同福;赵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智源科技(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G01D5/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金卫文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烟气 传感器 气流 处理 装置 | ||
1.一种电子烟气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板(1)、振膜单元以及外壳(2),其中,
外壳(2)内部具有空腔,外壳(2)的顶部开设有窗口(23),外壳(2)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孔(21),外壳(2)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吸气孔(22),窗口、吸气孔和进气孔均与空腔连通;
振膜单元设置在外壳(2)内部,振膜单元上设置有可在气流作用下振动的振膜(6),振膜(6)的一端为固定端,固定在振膜单元上,振膜(6)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电极板(1)为电子烟气动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烟气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振膜单元包括平行设置的上垫圈(3)、支撑环(5)以及下垫圈(4),上垫圈(3)、下垫圈(4)上均对应进气孔设置有开口,振膜(6)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支撑环(5)上,该固定端对应设置在上垫圈、下垫圈的开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子烟气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振膜(6)为梯形,梯形振膜的短边固定在支撑环(5)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子烟气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振膜(6)为梯形,梯形振膜的长边固定在支撑环(5)上。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电子烟气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6)的自由端在气流的作用下能够发生形变并与所述电极板(1)接触或分离进而形成摩擦界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电子烟气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振膜(6)的一侧朝向外壳(2)底部,振膜(6)的另一侧朝向电极板(1),振膜(6)与外壳底部、电极板均具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电子烟气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1)的材料与所述振膜(6)的材料的静电序列排序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电子烟气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电极板(1)的表面还设置有高分子聚合物层(11),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11)朝向所述振膜(6),所述振膜(6)的自由端在气流的作用下能够发生形变并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11)接触或分离进而形成摩擦界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电子烟气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11)的材料与所述振膜(6)的材料的静电序列排序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电子烟气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外壳(2)的底部设置有高分子聚合物层,该高分子聚合物层上对应外壳底部吸气孔设置有至少一个孔,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朝向所述振膜(6),所述振膜(6)的自由端在气流的作用下能够发生形变并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接触或分离进而形成摩擦界面。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电子烟气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外壳(2)的底部设置有高分子聚合物层,该高分子聚合物层上对应外壳底部吸气孔设置有至少一个孔,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朝向所述振膜(6),所述振膜(6)的自由端在气流的作用下能够发生形变并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接触或分离进而形成摩擦界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电子烟气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的材料与所述振膜(6)的材料的静电序列排序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电子烟气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的材料与所述振膜(6)的材料的静电序列排序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电子烟气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1)与所述外壳(2)为绝缘连接;所述外壳(2)及所述电极板(1)为所述电子烟气动传感器的两个信号输出端。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电子烟气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1)与所述外壳(2)为绝缘连接;所述外壳(2)及所述电极板(1)为所述电子烟气动传感器的两个信号输出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电子烟气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1)与所述外壳(2)为绝缘连接;所述外壳(2)及所述电极板(1)为所述电子烟气动传感器的两个信号输出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电子烟气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1)与所述外壳(2)为绝缘连接;所述外壳(2)及所述电极板(1)为所述电子烟气动传感器的两个信号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智源科技(唐山)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纳智源科技(唐山)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5437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