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过湿地表环境水分蒸渗仪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54546.1 | 申请日: | 2015-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92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步飞;周德民;李小娟;徐婷;宫辉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5/02 | 分类号: | G01N5/02;G01N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10003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湿地 环境 水分 蒸渗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渗仪,适用于自然状态下的水文蒸渗过程检测,特别涉及一种在湿地等过湿地表环境中监测用的蒸渗仪。
背景技术
蒸发和下渗是水文监测的重要内容,蒸发主要包括土壤水分蒸发和水面蒸发,下渗分为土壤饱和下渗和非饱和下渗。
传统的土壤蒸渗仪器大多只能测量土壤在非饱和情况下的下渗和土壤水分蒸发量,在土壤含水量饱和,地表积水时,就无法测量土壤的下渗和水面蒸发量。所以传统的蒸渗测量仪器不适用于积水区域的测量,只适用于田间测量。
传统的小型水面蒸发仪器由于常安置在离地70cm以上的半空中,脱离地表面的真实环境,测量精度不高。传统的大型水面蒸发仪器,由于体积庞大,设置尤为不便。
过湿地表环境的蒸渗测量与田间土壤蒸渗测量、积水区蒸渗测量均不同,过湿地表环境,如湿地、临时洪水泛滥的地区、水量增减显著的湖泊河流等,有其独特之处,即同一测量点处有时被水淹没,有时并无积水。所以想要测量过湿地表环境的蒸渗情况,需要兼顾土壤的蒸渗测量和地表水的蒸渗测量。因此需要对传统的观测仪器进行改进,以达到能在过湿地表环境中使用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湿地表环境水分蒸渗仪,该蒸渗仪实现湿地等过湿地表环境的土壤在饱和状态下的渗透量的监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过湿地表环境水分蒸渗仪,其垂向插入土壤中,其包括外框体及设于该外框体内多个处于不同深度的水分储存器,其中至少一水分储存器上设有下渗水收集片,一水平推动装置能够使该下渗水收集片相对该水分储存器水平滑动并从该外框体侧面伸出,该水分储存器和水平推动装置与中央处理模块实现电路连接。
所述的过湿地表环境水分蒸渗仪,该下渗水收集片具有一金属槽,该金属槽一侧的底部延伸有一倾斜的引水槽。
所述的过湿地表环境水分蒸渗仪,该金属槽和引水槽上铺设有吸水纸,该金属槽的上部铺设有半径为0.2mm-1mm的铁砂作为水分导渗层和吸力阻断层。
所述的过湿地表环境水分蒸渗仪,该外框体的一个侧面上沿垂向间隔设有多个测量孔,该测量孔与该水分储存器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的过湿地表环境水分蒸渗仪,该外框体呈杆状且一侧具有一垂向贯通外框体上下端的介质槽。
所述的过湿地表环境水分蒸渗仪,该水分储存器的内部填充海绵且容器壁外设有电热蒸发片,该水分储存器的底部设有称重式水量传感器并与该中央处理模块相接。
所述的过湿地表环境水分蒸渗仪,该水平推动装置包括步进电机、薄型液压千斤顶和推动板,该步进电机在该外框体内带动该薄型液压千斤顶推动该推动板,该推动板与该下渗水收集片上的一插头卡接从而推动该下渗水收集片,该步进电机与该中央处理模块相接。
所述的过湿地表环境水分蒸渗仪,该外框体上设有对称分布且能够旋转折叠的两个固定平板,所述固定平板的末端设置有能够折叠收纳的固定针。
所述的过湿地表环境水分蒸渗仪,该外框体的上部设有与中央处理模块连接的垂直平整装置,该垂直平整装置包括重锤式垂直传感器、圆水准气泡式水平仪。
所述的过湿地表环境水分蒸渗仪,该外框体下端连接有锥形安置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水分储存器底部的称重式水量传感器将每隔一段时间所测得的水量数据传送给中央处理模块,从而测得土壤在饱和状态下时穿过土层的渗漏量,实现湿地等过湿地表环境的土壤饱和状态下渗透量的监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去掉外框体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重锤式平整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重锤式平整装置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蒸发桶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水量管单元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水量管单元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水量管单元内活塞结构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活塞位于水量管单元角度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下渗水收集模块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下渗水收集模块与推动装置组合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平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师范大学,未经首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545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铅酸蓄电池组
- 下一篇:一种提高铅酸蓄电池循环寿命的固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