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治疗室摆液体用治疗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59226.5 | 申请日: | 2015-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0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素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金素 |
主分类号: | A61B19/02 | 分类号: | A61B19/02;A61G1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姜彦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安翔***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液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疗筐,具体为一种治疗室摆液体用治疗筐,属于医学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摆放液体用的治疗筐通常是放在治疗室盛放各种药物所使用的,传统的治疗筐大多使用普通筐代替,内部没有保护设备,很容易造成药瓶的破损,而且外部没有放标签的空间,这样在配药时就很容易弄岔,筐外没有把手,内部有药物时,拿取就很不方便,而且筐内只有一个区域,安剖和袋装药等药物只能混放,配液体时操作十分的不方便,而且外观看起来很混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治疗室摆液体用治疗筐。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治疗室摆液体用治疗筐,包括筐体,海绵垫、把手、卡槽、隔板A、隔板B和隔板C,其特征在于:所述筐体分为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和底面四个面,所述筐体的右面外部设置有卡槽,所述筐体左面和右面分别安装有一个把手,所述筐体底面的2/3宽处设置有一个从前向后的隔板C,所述隔断C长度是筐体底面长度的3/4,所述隔断C高度是筐体高度的1/2,在筐体在底面长1/4处有一个从左向右的隔板A,所述隔板A高度是筐体高度的1/2,所述筐体内部右前区域以隔板C的长度为标准,平均分成多段,用多个平行的隔板B分为多个区域,所述隔板B与隔板A平行,所述隔板B与隔板C和筐体后面垂直,所述隔板B高度与隔板A和隔板B相等,宽为所述筐体底面的1/3宽。
优选的,所述筐体右面有一个三面闭合一面非闭合形状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筐体内壁和隔板A、隔板B、隔板C两侧上均贴附有海绵垫。
优选的,所述筐体左右两面上安装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筐体、隔板A、隔板B和隔板C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榫卯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隔板A、隔板B和隔板C将筐体内部分为三个大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治疗室摆液体用治疗筐设计合理,筐体右面有一个三面闭合一面非闭合形状的卡槽,卡槽内可以插入写有患者名称或者药物分类名称的卡片,可以避免发生错误,同时又可简化操作,筐体内壁和隔板A、隔板B、隔板C两侧上均贴附有海绵垫,可以防止安剖一类的玻璃药瓶在碰撞时破裂,增加安全性,筐体左右两面上安装有把手,这样在筐内有一定重量的药物时方便拿取治疗筐,筐体、隔板A、隔板B和隔板C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榫卯式连接,在不使用时可以很方便的将隔板A、隔板B和隔板C拆卸下来,在不用时可以拆卸下来放平,便于存放,隔板A、隔板B和隔板C将筐体内部分为三个大区域,可以将药物分类放在筐内,方便拿取和操作,外观看起来很整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榫卯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中:1、筐体,2、海绵垫,3、把手,4、卡槽,5、隔板A,6、隔板B和7、隔板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金素,未经王金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592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式抽血车
- 下一篇:一种肩关节磁共振扫描的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