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60088.2 | 申请日: | 2015-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4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19/10 | 分类号: | H01H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贝贝;臧建明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钮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单独构成锯齿构件使得能够适用多种后加工,并且能够防止锯齿构件的品质不良的旋钮装置。
背景技术
适用于音频装置、导航仪等电气电子装置的旋钮装置通常能够将按压旋钮的压力及旋转力转换为电子信号,因此能够通过一个输入装置进行多种方式的输入。
通过帽构件输入的按压旋钮装置的压力通过压电元件转换成电子信号。旋转旋钮装置的旋转力通过锯齿构件输入,被装置内部的位置传感器等测定后转换为电子信号。
一般旋钮装置中,本体构件与锯齿构件一体形成,因此能够适用于锯齿构件的后加工、涂装等规格范围受到限制,商品性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公开于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09-0113969号(公开日期:2009年11月03日,发明名称:多媒体设备操作器及其工作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单独构成锯齿构件使得能够适用多种规格的材质、涂装等,以及能够防止结合锯齿构件时可能发生的翘起现象等品质不良的旋钮装置。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旋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码器构件,其结合于基板且能够移动;本体构件,其与插入的所述编码器构件结合;帽构件,其结合于所述本体构件;以及锯齿构件,其配置于所述本体构件与所述帽构件之间,通过所述帽构件固定于所述本体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构件包括:外侧本体部,其用于结合所述帽构件;以及内侧本体部,其结合于所述外侧本体部的内侧,用于套入结合所述编码器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本体部包括:外侧本体,其内侧供所述内侧本体部插入;以及锯齿支撑部,其从所述外侧本体的上端部凸出,结合于所述锯齿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锯齿支撑部包括:锯齿支撑体,其从所述外侧本体的上端部凸出,插入所述锯齿构件的内侧;以及锯齿支撑槽部,其凹陷地形成于所述锯齿支撑体的上端部,与所述锯齿构件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本体部还包括:内侧本体固定凸起,其凸出地形成于所述外侧本体的内周面,与所述内侧本体部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本体与所述锯齿支撑部一体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本体部包括:内侧本体,其插入所述外侧本体的内侧;以及内侧本体固定槽部,其凹陷地形成于所述内侧本体的外周面,用于结合所述内侧本体固定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本体部还包括:内侧本体固定凸台部,其凸出地形成于所述内侧本体的外周面,限制所述内侧本体向所述外侧本体的内侧插入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本体与所述内侧本体固定凸台部一体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帽构件包括:帽部,其具有罩住所述锯齿构件的形状;以及帽固定部,其从所述帽部凸出,通过所述锯齿构件的内侧并结合于所述本体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帽固定部具有排列于以所述本体构件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周上的多个帽固定槽部,结合在凸出地形成于所述本体构件的内周面的帽固定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锯齿构件包括:锯齿本体部,其外周面形成有凹凸部;以及锯齿移动限制部,其凸出地形成于所述锯齿本体部的内周面,夹在所述本体构件限制所述锯齿本体部相对于所述本体构件移动。
技术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旋钮装置,锯齿构件与本体构件单独形成,因此可以对锯齿构件适用多种涂装、材质、形状等。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锯齿构件适用锯齿移动限制部,因此能够通过限制锯齿构件相对于本体构件移动使得锯齿构件与本体构件一起旋转。
并且,本实用新型中将帽构件结合到本体构件时固定锯齿构件,因此能够防止将锯齿构件直接结合到本体构件时可能发生的翘起现象等品质不良。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旋钮装置的旋钮安装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显示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旋钮装置的旋钮安装装置的正面图;
图3为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旋钮装置结合于基板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旋钮装置的构成的构成图;
图5为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外侧本体部与锯齿构件的示意图;
图6为显示图2的A-A剖面的示意图;
图7为显示图6的C部分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未经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600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