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克氏针分类消毒包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61753.X | 申请日: | 2015-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1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彭玉娜;王晋;刘春英;朱钰;张华;薄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玉娜 |
主分类号: | A61B50/31 | 分类号: | A61B50/31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董光仁 |
地址: | 30019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克氏针 分类 消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用于器具或器械的保护性包装或覆盖物,具体是一种克氏针分类消毒包。
技术背景
克氏针是骨科常用的内固定器具,规格型号多种多样,其长度一般在200mm左右,直径在0.5-2mm之间。多用于固定短小骨折或撕脱骨折等应力不大的骨折固定,也常被用在骨科手术中临时骨折块的固定。由于应用广泛,随着外固定支架的配合,如应用外固定锁钉固定骨盆骨折、跟骨骨折等应力较大的骨折。
目前,临床上使用克氏针时,通常预将不同型号的克氏针混放在一起,再用布类敷料包裹后另行灭菌,术中根据需要再从混放的包裹内挑选型号适宜的克氏针使用,给手术带来了不方便;而且术后不便分型清点和及时补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包裹克氏针的布类敷料清洗困难,容易导致交叉感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克氏针不分型号混合放置,给术中和术后带来清点和补充不便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克氏针分类消毒包。
本实用新型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克氏针分类消毒包,包括通过两侧边和底边连接在一起的包体片和口袋片,在所述包体片和口袋片之间形成数个平行并排、开口朝向一致的针袋;所述包体片自由端翻折为遮盖袋口的遮盖部;在所述每个针袋的表面均形成有相应的型号标识。
本实用新型获得了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克氏针不分型号混置给术中和术后所造成的不方便的问题。这样设计的本实用新型能够将克氏针分类放置,手术中直接查看口袋片标注的克氏针型号,便可以快速方便准确的找到所要使用的克氏针的型号;便于手术后清点并作相应的补充。而且,本实用新型供一次性使用,大大降低了因为布类敷料清洗不干净给患者带来感染的风险。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包体片;2.折盖部;
3.针袋;4.型号标识;
5.克氏针;6.缝线
7袋口;8.口袋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克氏针分类消毒包,包括通过两侧边和底边连接在一起的包体片1和口袋片8,在所述包体片1和口袋片8之间形成数个平行并排、开口朝向一致的针袋3;所述包体片1自由端翻折为遮盖袋口7的遮盖部2;在所述每个针袋3的表面均形成有相应的型号标识4。
所述数个针袋3的宽度相等或不相等。
所述包体片1和口袋片8之间通过缝线6将整个包体分成数个针袋3,所述缝线6平行于包体侧边并从包体底边一直延伸至袋口7。
所述包体片1和口袋片8为医用无纺布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首先在口袋片8上的型号标识4处标注所要放置的克氏针5的型号(或口袋片8上印刷有型号标识4时,此步骤可以省略),然后将不同型号的克氏针5通过袋口7放入相应的针袋3内,放置克氏针5时要保证克氏针5的尖端向下,防止取用时扎伤手指。然后将遮盖部2向上翻折遮盖在口袋片8上,以保护克氏针5的尾端。最后将分类消毒包从一个方向卷起并用灭菌胶带固定后放入灭菌指示卡,外包双层敷料灭菌即可。
使用时,展开卷起的包体片1,掀起遮盖部2,显露克氏针5,依据临床治疗需要,在相应型号标识4的针袋3内取用克氏针5,选用不当的仍原按型号标识4归位放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玉娜,未经彭玉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617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术锐器电磁收纳盒
- 下一篇:一种手术器材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