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立管旋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62793.6 | 申请日: | 2015-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6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亚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1/02 | 分类号: | F16L41/02;F16L55/033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伍伦辰;李明 |
地址: | 400709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立管旋流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上的管网给排水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立管旋流器。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上的管网给排水系统中所采用立管有:单立管和双立管。其中,采用单立管构造的给排水系统:是通过在建筑中从上到下贯穿设置一根竖向的管道来实现,该管道在排水的同时兼具通气的功能。正是基于单立管构造的给排水系统中省去了双立管中的排气管,使其具有能够节省排气管和管件的成本,占用更少空间面积的优点,故有逐渐取代双立管给排水系统的势头。
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321516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旋流三通管件,包括中部扩容立管,和连接于所述立管上端的上导流套、连接于立管下端的漏斗状下导流套,和沿所述立管外表面切向向外延伸相贯通连接的横支管,所述下导流套内壁还均匀分布有若干旋流筋。且在专利中还公开有以下内容(参见说明书第5段):优选地,所述旋流筋的横截面设为梯形,梯形上底宽为3.0mm,下底宽为4.0mm,且所述旋流筋下底面与所述下导流套内壁呈α夹角,所述α为20°~45°,优选地,所述夹角α为30°且所述旋流筋设为6条,试验证明,水流附壁旋流效果才会更佳,能最大程度减缓立管水流速度,提升排水能力,降低排水噪音。
上述旋流三通管件的技术方案中指出:当旋流筋下底面与所述下导流套内壁呈α夹角,所述α为20°~45°,旋流筋设为6条时,水流附壁旋流效果才会更佳,能最大程度减缓立管水流速度,提升排水能力,降低排水噪音。
故申请人考虑设计一种单立管旋流器,使其具有不同于现有技术结构的旋流筋,且同样具有水流附壁旋流效果更佳,提升排水能力,降低排水噪音的技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单立管旋流器,使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的优点的同时,具有不同于现有技术结构的旋流筋,且同样具有水流附壁旋流效果更佳,提升排水能力,降低排水噪音的技术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单立管旋流器,包括位于中部且整体呈圆筒形的立管,与所述立管的上端相连的上导流套、与所述立管的下端相连且整体呈漏斗状的下导流套;所述立管上还贯通连接有支管;所述下导流套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旋流筋;所述旋流筋为沿所述下导流套的内壁的上端斜向下延伸至下端,且垂直于所述下导流套的内壁的条形片状结构;所述旋流筋为在所述下导流套的内壁的周向上均匀设置的四条。
本实用新型的单立管旋流器中设置的旋流筋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的凸条状且为至少五条的旋流筋完全不同。在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中的旋流筋,因每条旋流筋为垂直于所述下导流套的内壁并沿所述下导流套的内壁的上端斜向下延伸至下端,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旋流筋的上表面能够更好的承接流水来导流,并更快地形成旋流。
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旋流筋结构,能够使得两相邻旋流筋之间围形成利于水流下排的排水通道,且因仅设置有四条旋流筋,故可使得两相邻旋流筋之间在下导流套周向上的距离更大,使得形成排水通道的宽度更宽,从而具有更好的排水效果和排水降噪效果。与此同时,也因设置了四条旋流筋,能够在保证具有更好的排水效果的同时,也促使水流在下排的过程中有效形成旋流,从而在旋流中部形成排气通道,更好地满足单立管的设计要求(需兼具排水和排气的功能)。
作为改进,所述旋流筋的宽度从上往下逐渐减小。
上述改进方案的实施,使得旋流筋的宽度能够适应呈漏斗状的下导流套的结构,让旋流筋上位于临近下导流套的下端处的宽度不致于因过宽而对排水与排气造成影响。与此同时,旋流筋的宽度从上往下逐渐减小的结构特征,可使得旋流筋上位于下导流套内壁上部处的部分能够更好的承接流水并导流,旋流筋上位于下导流套内壁下部处的部分,因宽度更小,从而对旋流的阻挡更小,更利于旋流水的下排。
作为改进,所述下导流套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横向外凸形成的至少一圈止水环。
因在建筑中定位好单立管旋流器,需在单立管旋流器周边灌入混凝土来对其固定。实施上述改进后,可使得止水环能够插入并固定在混凝土中,有效防止单立管旋流器的外壁与混凝土连接处出现渗水情况。
作为改进,所述止水环为在所述下导流套的外壁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圈。
实施上述改进后,能够形成多重阻隔,从而起到进一步防止渗水的作用。
作为改进,所述下导流套的下端竖直向下延伸形成有圆筒状的阻火圈安装位。
实施上述改进后,能够在阻火圈安装位安装价格更低且更容易买到的圆环形阻火圈,从而降低使用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亚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建亚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627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缓冲二通管
- 下一篇:一种改进型气压式管道连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