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速器超速挡齿轮轴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63299.1 | 申请日: | 2015-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219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德军;杨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0 | 分类号: | F16H57/00;F16H5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180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器 超速 齿轮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汽车变速器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变速器超速挡齿轮轴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商用车(轻卡、轻客、中卡等)领域的变速器普遍采用纵置变速器,并由柴油发动机进行动力驱动,在工况较好的条件下,如高速/高等级公路情况下,往往会使用超速挡进行驾驶。以往传统的纵置变速器内部的超速挡齿轮和齿轴之间的配合采用滚针轴承装配的设计方式进行,会带来噪声大等问题,造成驾驶员及环境的不舒适。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3926722U,公告日2014.11.5,公开了一种增加齿轮润滑、减小摩擦的机构,包括依次套装在二轴上的同步器、二轴超速挡齿轮以及二轴三挡齿轮,二轴三挡齿轮通过滚针轴承安装在二轴上,二轴超速挡齿轮直接套装在二轴上,形成滑动摩擦副;二轴超速挡齿轮上开设有增加二轴超速挡齿轮与二轴间润滑的油孔;所述的二轴超速挡齿轮与二轴之间开设有增加润滑、同时减小接触面积的容油槽,容油槽与油孔相通。但该技术仍应用滚针轴承,虽有容油槽增加润滑,但噪声源仍然存在,降噪效果有限,为了解决超速挡齿轮和配合的轴会发生烧蚀的问题,该技术通过在超速挡齿轮开润滑油孔、相应配合的轴开润滑槽的方式进行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变速器超速挡齿轮轴系装置,通过将超速挡被动齿与配合轴间隙配合,配合轴相应位置开有润滑槽,使超速挡被动齿处于悬浮状态,而不是原来的一种直接接触的方式,可以有效消除超速挡位齿与滚针轴承、滚针轴承和配合轴之间的噪声源,并且通过了变速器台架和整车路试的噪声验证,噪声由原来的91db(分贝)降低到现在的86db(分贝)。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超速挡被动齿和配合轴,其中:超速挡被动齿与配合轴间隙配合。
所述的间隙配合的间隙为0.05~0.08mm。
所述的配合轴上设有螺牙状的润滑槽。
所述的润滑槽为齿形凹槽。
通过上述的措施,超速挡从动齿可以通过润滑的齿轮油悬浮在配合的轴上,消除噪声源。
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超速挡被动齿与输出轴相应部位(配合轴)进行小间隙的配合,采用齿轮油悬浮超速挡齿轮的原理,消除了现有技术中齿轮与滚针轴承之间、滚针轴承与配合轴之间的噪声来源,同时取消滚针轴承零件,可以加大超速挡被动齿配合轴的轴径,提高轴的刚度,降低轴的绕度,进而提高超速挡齿轮副的弯曲强度,进一步的提高该挡位齿轮副的耐久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超速挡被动齿孔径尺寸及公差设计示意图;
图3为配合轴孔径尺寸及公差设计示意图;
图4为润滑槽尺寸设计3D示意图,(a)为轴向横截面图,(b)为图(a)按5:1放大后的细节图;
图中:1为超速挡被动齿,2为配合轴,3为油孔,4为润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超速挡被动齿1和配合轴2,其中:超速挡被动齿1与配合轴2小间隙配合,可以使从动齿被齿轮油悬浮高速转动。
所述的小间隙配合的间隙为0.05~0.08mm。
所述的配合轴2为输出轴与超速挡被动齿1配合的部分。
所述的配合轴2上设有润滑槽4。
所述的超速挡被动齿1内表面设有与润滑槽4相连的油孔3。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的配合轴直径为37.5mm,公差为0.015mm。
如图4所示,所述的润滑槽4为齿形凹槽。
所述的润滑槽4齿数为19齿,左螺旋角为22°。
所述的润滑槽4端面齿顶圆直径为35.5mm,齿根圆直径为2.7mm,齿深R为0.5mm,齿形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所述的润滑槽4的齿与配合轴2的夹角为45°。
超速挡工作时,油品通过油孔3进入润滑槽4并充满,使与配合轴2间隙配合的超速挡被动齿1悬浮于配合轴2上,超速挡被动齿1与配合轴2不产生直接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632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后模浮动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旋转型加热烘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