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绿茶挤压成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63508.2 | 申请日: | 2015-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06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阡县夷州贡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5100 贵州省铜仁地***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茶 挤压 成型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茶挤压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茶叶作为一种饮料,从唐朝开始,流传到我国西北各个少数民族地区,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然而,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了茶这种植物,最先利用了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如我国史籍所载,在未知饮茶前,“古人夏则饮水,冬则饮汤”,恒以温汤生水解渴。以茶为饮则改变了人们喝生水的陋习,较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至于茶在欧美一带,被认为“无疑是东方赐予西方的最好礼物”,“欧洲若无茶与咖啡之传入,饮酒必定更加无度”,“茶给人类的好处无法估计”,“我确信茶是人类的救主之一”,“是伟大的慰藉品”等等。世界各国饮茶及茶的生产和贸易,除朝鲜、日本以及中亚、西亚一带是唐朝前后就从中国传入者外,其他多是16世纪以后,特别是近200年以来才传入发展起来的。
传统的绿茶加工工艺包括:茶青采集—摊青、分级—滚筒杀青—造型—干燥—滚筒提香—筛分—包装入库八个步骤,做型是绿茶生产重要步骤。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绿茶挤压成型设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绿茶挤压成型设备;包括支架、电机、主动滚轮、从动滚轮、传送带、挤压轮、从动轮,其中从动滚轮安装在支架的左边,主动滚轮安装在支架的右边,传送带套在主动滚轮和从动滚轮上,电机安装在支架上,并且主动滚轮通过皮带与电机连接,同时在支架的中间还安装有挤压轮和从动轮,其中挤压轮安装在传送带上平面的上方,从动轮安装在传送带上平面的下方,并且挤压轮和从动轮都与传送带接触,挤压轮和从动轮安装在同一垂直线上,挤压轮通过皮带与电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送带上设挤压轮,绿茶在经过杀青后,直接在传送带上挤压成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减少了茶叶被做型机压碎的情况,保证了绿茶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电机,3-主动滚轮,4-从动滚轮,5-传送带,6-挤压轮,7-从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绿茶挤压成型设备;包括支架1、电机2、主动滚轮3、从动滚轮4、传送带5、挤压轮6、从动轮7,其中从动滚轮4安装在支架1的左边,主动滚轮3安装在支架1的右边,传送带5套在主动滚轮3和从动滚轮4上,电机2安装在支架1上,并且主动滚轮3通过皮带与电机2连接,同时在支架1的中间还安装有挤压轮6和从动轮7,其中挤压轮6安装在传送带5上平面的上方,从动轮7安装在传送带5上平面的下方,并且挤压轮6和从动轮7都与传送带5接触,挤压轮6和从动轮7安装在同一垂直线上,挤压轮6通过皮带与电机2连接。
在使用时,电机2带动主动滚轮3和挤压轮6顺时针方向转动,茶叶在传送带5上经过挤压轮6和从动轮7时,通过挤压轮6和从动轮7的挤压,茶叶被压扁,达到做型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阡县夷州贡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石阡县夷州贡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635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茶叶盛装物料斗
- 下一篇:一种果蔬贮藏用的气调保鲜装置